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一三章 容閎出訪,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清朝廷內部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一直由堅持對外主和派人物起主導作用。
所以在鴉片戰爭後最初六年裡,滿清朝廷與洋人的關係基本上是一種“相安無事”的局面。
但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起,中英之間又出現了新的爭端,關係再度惡化。
此次導致中英形成爭端的第一個問題是英人廣州入城之爭。
這件事情要追溯到更早的時間,滿清朝廷在歸還了最後一筆賠款之後,按照《南京條約》的約定,讓英國人歸還舟山群島,但是此時英國人突然提出一個新的要求。
他們要求按照條約的規定,允許居住在廣州城外的英國商民進入城內。
實際上條約中寫的很清楚,只允許英國的使節入城。訊息傳到朝廷,那些官員自然知道英國人是想故意擴大自己的權益。
如果這次答應了他們,之後,英國人還會提出更加過分的要求。因此這件事情被朝野上下反對。
但是的負責談判的滿清官員是耆英,他為了儘快解決舟山的問題,答應了英國人的條件,但是又推說要上奏朝廷,將這件事情推後了兩年時間。
後來兩年時間到了,英國人找到了時任兩廣總督徐廣縉,但是徐廣縉拒不承認這件事情。
由此我們也能夠看出漢人官員與滿人官員的區別。滿人官員大都沒有節操,為了解決問題可以扯謊,可以出賣國家的利益。
但是漢人官員雖然有些貪汙,有些迂腐,然而卻少有出賣國家民族利益討好洋人的。
這說明滿人入關這麼多年還是沒有建立起對華夏的民族認同感,依然還將自己當做一個征服者。
只有外來的征服者才會這樣毫不在意自己手中的領土。
徐廣縉的作為也不能說就對,他的出爾反爾,恰好給了英國人以藉口,那時候開始英國人就已經著手規劃新的戰爭。
這與他們征服莫臥兒帝國基本上同出一轍,先是透過不平等的條約,一步步溫水煮青蛙式地攫取對方的主權,等到對方露出了大的破綻之時再雷霆一擊。
徐廣縉的行為得到了皇帝的嘉獎,滿清朝廷還將兩廣閩浙總督的外交權力統一交給了徐廣縉。
而那個時候,葉名琛就是徐的手下。現在葉名琛當上了兩廣總督,自然也要有樣學樣。透過對洋人強硬來獲取政治資本。
此時在港島的總督府中,一場重要的會議正在召開。
“諸位,一切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現在到了我們去廣州城去與這些不守信用的土著講道理的時候了。”
包令是一個老油條,文翰走後沒多久,他就已經完全收服了文翰的班底,尼高爵士的年紀已經大了,他對熟悉東方情況的包令也是甚為器重,將前線的指揮協調權交給了包令,自己則留在了香港的總督府坐享其成。
包令原本只剩下嘴皮子了,現在手下突然出現了一支這麼龐大的軍隊讓他們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
他對葉名琛下達的最後通牒已經到期,按照大英帝國的風格,無需多言,幹就是是了。
“我們這次的目標是徹底控制廣州,然後在廣州的官員中選擇一二願意歸附之人,擔任傀儡,扶持一個新的政權,然後以此為基地逐步控制滿清的南方几省。最終利用這些清國人的內鬥,徹底分裂清國,讓其成為若干個小國家,進而逐個擊破,這裡將成為大英帝國的第二個印度。而這裡能夠給大英帝國帶來的利益絕對超過了印度地區。”
包令的講話給眾人帶來了憧憬,他們覺得這場戰爭必勝無疑,英國早就已經搞清楚了廣州城內的清軍守衛情況。
諷刺的是這些軍事機密全都是那些華人買辦向英國人洩露的。
有些人寄希望於英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