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雲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1章 遷怒於人王司徒,武俠世界輪迴者,墨羽雲山,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彥至押著八千斤的救命糧食回到山裡的時候,那數百個百姓頓時歡呼了起來。有了糧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八千斤糧食,對於數百人來說,太少了。
救急不救窮。
陳彥至並不打算養著他們,也養不起。他們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靠自己。陳彥至教他們開荒、種地、狩獵、採集。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
陳彥至在附近發現了一處鐵礦。又教百姓們建爐鍊鐵,打造農具和防身器具。
為了救治百姓,陳彥至這一耽誤就是兩個月。
華佗,早就到了洛陽,見到了張仲景。
……………………
洛陽東城的一間小院裡,華佗正在和張仲景對弈下棋。
張仲景放了一枚黑子在棋盤,說道:“元化(華佗的字)兄,十年不見,你的醫術已經在我之上了。思想境界,同樣超越了我。”
華佗搖頭道:“張兄,你我二人雖然都是醫者,可你擅長的傷寒雜症,而老夫擅長的正骨接骨的外科。其實,你我二人的醫術,可以互補,那樣才算完整。”
張仲景點頭。認可了華佗的話。
醫術,是需要互補才行,不然,就不會完美。
“元化兄,你的那個弟子,真的有你說的那麼神?”張仲景問道。
張仲景對陳彥至非常好奇。
這話他已經問過多次,可依舊不相信。一個孩子,居然可以達到居若死動若械的“至人”境界。他們能達到現在的心境,那可是一門深入專研醫術,並且隨著年歲和閱歷的增加,才逐漸達到了這個境界。
華佗微微一笑,眼中帶著自豪,說道:“等你見到了我的弟子,便知道老夫所言不虛。他獨自一人留在青州已經兩個月,算算時間,他也該到洛陽了吧。”
張仲景說道:“他要是到了洛陽,我可一定要好好瞧一瞧。一個孩子的思想可達到我們的層次,真是不可思議。對了,下午元化兄不是要去給王司徒調理身體嗎?我奉勸一句,到了王允的府上,除了醫術,其他的什麼話,都不要說……董丞相和王允司徒的關係可不太融洽。”
華佗上次去蔡邕府邸,和蔡邕談了陳彥至拜師的事情。正巧,司徒王允也在。
朝堂上的諸公,被董卓壓制得喘不過氣來,每日都是戰戰兢兢。王允和蔡邕一樣,心力交瘁,華佗便答應為他們調理一下身體。
當然,他們的身體,其實沒有病,主要是心靈上的抑鬱。
華佗說道:“張兄放心,老夫只是一個醫者,只會給人看病,不懂其他。朝堂上的事情,老夫不會摻和,更沒有資格摻和。”
張仲景說道:“那就好。真羨慕元化兄你啊,無拘無束,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能一門心思研習醫術。我在官場,雜事太多,想要醫術和心境再進一步,怕是不可能了。最近我在寫《傷寒雜病論》,希望我的心血可以流傳於世。”
華佗說道:“做官,一樣是修行。只要張兄做到真正的和光同塵,心境和醫術再進一步並非不可能。”
和光同塵,那可是道家的高深境界,就像是上善若水一樣。想要達到如此境界,談何容易。
張仲景說道:“蔡邕是當世大儒,但他的心境差了點。用《大學》裡的‘止靜安’來劃分,蔡邕勉強達到了‘靜’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安定的層次。不然,他就不會心力交瘁了。你那弟子的心境不在你我之下,拜蔡邕為師,是不是不合適?就算你弟子自學四書五經,數年以後,都能成為一代文宗。”
華佗說道:“我弟子是個奇才,他和老夫不一樣。生逢亂世,就算要救人,也需要一個身份,因為那樣可以救更多的人。老夫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只是一個下九流的醫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