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雲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0章 胸懷博大,聖賢之道三不朽。,武俠世界輪迴者,墨羽雲山,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鄒衍說道:“老夫年輕的時候一心向學,跟隨許多的大賢者請教過學問。道家的莊子,儒家的孟子,老夫都見過。三十多年前,老夫學問終於大成,創立了陰陽五行論。學說自成一派。”
“當時老夫立下誓言,要尋找一位明主,結束這亂世,建立天下大同。就在老夫立下誓言的第二年,不知不覺整個人就唸頭通達,身體再無病痛,情緒上沒有了焦慮急躁。並且可以利用星象來預測一些事情,逢凶化吉。”
“數十年過去,老夫已經是頭髮雪白,時日無多。可這亂世,依然沒有結束,反而是越演越烈。”
其實,鄒衍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為什麼自己就不知不覺有了預知未來,逢凶化吉的本事。
他一輩子都是在研究完善陰陽五行理論和尋找明主,想要結束亂世。哪裡有精力去探索其他的事情?
鄒衍的話,琴清有些不明白。
但是,陳彥至聽明白了。
鄒衍三十多年前,學問大成,便立刻心懷天下,希望結束亂世。為天下百姓而奔走。
可以想象,鄒衍的胸懷是何等的博大!
鄒衍立下誓言,心念勃發,心境達到“至誠”之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和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有些人,學問倒是高深,還著書立說。可就是不能念頭通達,不能達到“至誠”之境。因為他們心口不一,他們不但欺騙世人,還欺騙自己。哪怕是隱藏得再好,也是走入了“魔道”,不可能有所成就。
真可謂是自欺欺人。
鄒衍這樣的人,和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他們一樣,是真正的聖人。
陳彥至有大毅力,大勇氣,心念純正,身懷浩然正氣。他的言行,是儒家的標準,可是他格局還是太小。
陳彥至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能夠獲得長生不老。
他能做到“知行合一”,那是因為他的個人修行達到了巔峰。
可是他的胸懷,還沒鄒衍那樣博大。
胸懷格局的大小,決定自身的成就高低。
此話一點不假。
心胸越是狹隘,格局越小的人,就越是蠅營狗苟。而胸懷越是廣闊,格局越大的人,將會成聖成賢。
陳彥至站起身來,向鄒衍鞠躬行禮,態度極為虔誠。這一禮,陳彥至是當做弟子之禮來行的。
“多些鄒先生。”陳彥至說道,“我知道該如何領悟‘至誠’了。”
既然走了“聖賢”的道路,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就是絕對繞不過去。
心念不對,就算實力達到了大羅神仙層次,心境怕是依然不能達到“至誠”。
陳彥至決定要立德立功立言之後,心胸就顯得無限的寬廣,體內的生機快速增長。他身上的氣質變得越發的純粹和樸實。
陳彥至此刻雖然還沒有真正領悟“至誠”之道。可是再過一段時間,他的心境就會自然而然達到至誠之境。
心裡種下了什麼樣的種子,將來就會結成什麼樣的果子。或許,這就是神話世界中所說的“道果”。
六祖慧能說過,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陳彥至對這一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時,養生導引術的第五層功法,逐漸在陳彥至的腦海中成型。
鄒衍先生說道:“陳先生太客氣了。老夫只是說了自己的經歷,可沒有說是如何領悟至誠。你的這一禮,老夫可受不起。”
琴清有些發矇,她不知道陳彥至為什麼要給師父行禮。師父以前的事情,琴清聽過多次,沒有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啊。
陳彥至溫和地說道:“鄒衍先生絕對受得起我這一禮。若不是受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