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直把杭州當汴州,大宋中興傳,乾兌,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宋建國之初,趙構被金軍追得跑來跑去,有過幾個陪都(行在),包括揚州、建康府(江蘇南京)、紹興府、平江府(江蘇蘇州)、臨安府(浙江杭州)。
之所以一直沒定都,就是趙構不知道這逃亡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直到改元紹興之後,趙構覺得該安定下來了。
南京是六朝古都,古代稱作金陵,包括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這些割據南方的國家,都選擇在南京建都,現在南宋的疆域比它們好不到哪裡去,選建康府沒什麼不好。
很多人建議選擇建康府做南宋的都城,比如主戰派代表張浚。
張浚說:“東南形勢,以金陵(江蘇南京)為最,大宋要中興,非定都金陵不可。杭州什麼都好,就是位置太偏東南,不利於北伐,收遠近人心。”
但是杭州有一點比金陵好,就是便於海上逃跑。
在金軍搜山檢海的歲月裡,趙構被追的滿世界跑,最後跑到海上才安全,金陵離長江近,入海卻太遠了。
以和為貴的趙構,當然要以安全為最大保障,他不像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就是為了方便跟蒙古人打仗。
早在紹興元年(1131年),趙構就下令建造臨安府的宮殿,他當時就有了定都杭州的想法。
負責修建宮殿的是臨安知府徐康國,他同時也是兩浙轉運副使,但他上面沒有正使,兩浙地域他最大。
轉運使是一路(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朝廷讓徐康國負責建造宮殿,就是方便營建所需人力物力的調集。
1131年十一月,徐康國正式赴任,在鳳凰山搭建臨時指揮部,夜以繼日的勘察地形繪製圖紙。
皇宮選在鳳凰山,也是有著深刻的含義。
從名字上來說,鳳凰山有著“鳳凰涅盤”的寓意,代表南宋中興,煥發新生。
鳳凰山正南俯瞰錢塘江,能看到出海口。這麼好的地理條件,天生就是一個宜居養生和停船入海的絕佳之地。
對於隨時需要海上逃亡的趙構王室來說,這樣的皇宮選址無疑是最佳選擇。
而鳳凰山麓一帶一直都是當地最高官署府衙的處所,在唐代就有高齋、望海樓、清輝樓、虛白堂、因巖亭、忘筌亭等建築。
五代吳越國時新建了中和堂、碧波亭等建築。北宋時又建有南園巽亭、望越亭、曲水亭、清風亭、雲濤觀、石林軒、紅梅閣、清暑堂等大量建築。
徐康國到任沒兩天,趙構又派了一個人過來,和徐康國一起籌建皇宮,這個人是宮中的老太監楊公弼。
楊公弼在宮中待了很長時間,而徐康國只是地方官,根本不清楚皇宮究竟應該有哪些功能,趙構既然打算定都,那就是長久居住,自然要派一個懂行的人來指導。
但趙構卻沒有明說,這修建皇宮到底是誰說了算,只是讓徐康國和楊公弼互相商量互相合作。
徐康國是朝廷任命的營建大使,他自然沒把後來的楊公弼放在眼裡,而楊公弼是皇帝身邊的人,熟知宮內一切事物,他也沒把徐康國當回事。
為了轉運副使這個官職儘快轉正,徐康國不到半個月就拿出了皇宮的建築圖紙,讓手下人去拿給楊公弼過目。
楊公弼看了圖紙之後,沒有發表意見,而是帶著人去了鳳凰山,一去就是半天。
回來後,楊公弼直接把圖紙丟還給楊公弼,“你這方案不行!”
楊公弼愣住了,老子把鳳凰山的犄角旮旯都踏遍了,廢寢忘食才做出的這個方案,你個死太監說不行就不行?
但楊公弼就是一口咬定徐康國的方案不行。
楊公弼畢竟是趙構派來的人,徐康國冷靜下來,就和楊公弼理論,你說說哪裡不行?
楊公弼一手指著圖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