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五章 趙構退休岳飛平反,大宋中興傳,乾兌,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辛棄疾出生於濟南,祖上是陝西人,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贊因為靖康之變無奈歸附金朝做官,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推翻金國的統治。
辛贊經常帶著辛棄疾登高去指點江山,也寄予了他殷切的希望,兩次讓他去燕京參加金國的科舉,藉此觀察敵情。
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當完顏亮(迪古乃)大舉南侵的時候,機會來了。
因為完顏亮(迪古乃)在中原地區的統治不得人心,所以他一發動對宋戰爭,很多漢人就舉起了起義的旗幟。
辛棄疾糾集了兩千人的起義隊伍,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他建議耿京和南宋朝廷取得聯絡,更好的開展敵後工作。
於是耿京派他去南宋聯絡朝廷,趙構高興的接見了他,封耿京為節度使,安排了一系列行動,可是等他一切辦妥回去交差,走到半路時耿京被殺了,一部分義軍反叛後歸降了金軍。
辛棄疾知道後,帶著五十個人就殺進叛軍營地,活捉了叛軍首領張安國,在幾萬金兵圍追堵截之中逃回了南宋,把張安國獻祭在臨安府。
趙構對辛棄疾的表現讚歎不已,讓辛棄疾在南宋為官,正式開啟了辛棄疾的宦海沉浮,這一年,辛棄疾二十三歲。
隨後,新任金國皇帝完顏雍(烏祿)為穩住國內局勢,派人到南宋講和,這次宋金大戰就此結束。
凱歌傳來,南宋舉國歡騰,當年趙構欽點的狀元郎,著名詞人張孝祥一氣呵成,寫就名篇《水調歌頭·聞採石戰勝》: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剩風去,擊楫誓中流。
完顏亮(迪古乃)為了他統一中國的夢想,失去了江山和性命,卻成就了虞允文的萬世英名。
一介書生虞允文在萬分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拯救天下蒼生,延續南宋香火一百多年,被後世的一位偉人譽為“千古第一人”。
在虞允文的老家四川仁壽縣虞丞鄉,宋克成一家十三代人為虞允文默默守墓835年。“宋氏不絕,守墓不止”,這是宋氏家族的祖訓。
得知完顏亮(迪古乃)的死訊後,趙構終於決定移駕建康府視察一圈,並起用廢黜將近二十年的抗戰老將張浚,令他措置江淮防務。
虞允文因採石戰功,升任兵部尚書、川陝宣諭使,動身去西北與吳璘匯合,共同主持西部戰區。
趙構帶著趙瑋去建康府轉了一圈,回到臨安後他心灰意懶,決定主動讓位,讓趙瑋及早接班。
自即位之日起,趙構為了延續大宋江山,顛沛流離,費盡心力,揹負罵名,還連累了小弟弟,他已經累了。
現在金軍已經不可能再翻起多大的浪來,南宋的江山短期內是穩固了。
趙瑋雖然已經三十五歲,但是根基尚淺,必須讓他儘快的熟悉朝政、掌握群臣,於是趙構決定退居幕後,給趙瑋成長髮揮的空間。
宰相陳康伯也累了,他已經六十五歲高齡,雖說採石大戰是虞允文打前線,但要是沒有陳康伯的全域性排程,宋軍不可能輕鬆獲勝。
打完仗,和平的局面看來又能維持下去,陳康伯心力交瘁,便急流勇退,請求辭職。趙構看了他一眼,輕聲細語說了三個字:“再等等。”
陳康伯馬上會意,回去之後就草擬了立太子的奏摺。
1162年五月份,趙構下旨,立趙瑋為皇太子,改名趙燁,後因趙燁的“燁”與唐昭宗李曄的“曄”字同音,又改名趙眘(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