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寧王,聽說有人在想我?,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見濟振奮起來,“堡宗……”
吳太后看著殿外的遠空,渾濁的目光逐漸明亮,而且犀利,沉默了一陣,“宗人府核驗了身份,是假的,但錢皇后是真的。”
朱見濟勐然站起,有些失態。
吳太后並不意外。
孫兒才十歲,哪有那麼容易養成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氣度。
明君也需要時間學習,在挫折中成長。
朱見濟來回踱步,橫著左手撐住右手手肘,右手摸著下頷作沉思狀,“如果是假的,那必定是在許彬府邸裡更衣的時候偷樑換柱了,和孫兒推測的一樣,宗人府第二日發現異常告知老朱,盧忠肯定帶錦衣衛追過,孫兒也讓朱驤去查了,並沒有堡宗出逃的痕跡。”
他藏到哪裡去了?
吳太后看著孫兒小大人一般的模樣,有些忍俊不禁,本來犀利的目光看向朱見濟時,柔和了許多,笑道:“所以這是個問題。”
找出這個問題,孫兒就不算輸。
當下確實輸了。
朱見濟勐然一拍手,“會不會還在北京城內?”
吳太后搖頭,“應該走了。”
宗人府要核驗身份,朱祁鎮知道這個規矩,所以他只有一夜的時間,如果不離開,宗人府第二天發現真相後,他想再跑就沒機會了。
朱見濟更加疑惑,“不在北京城,沒有南下,也沒有北上,能去哪裡?西南的雲南有沐家,四川是一群天高皇帝遠的主,不可能支援他復辟而將自身扯入漩渦。”
吳太后其實也疑惑,“除了南方的建文餘孽,或者有藩王想造反,否則沒誰能容得下他。”
朱見濟勐然站住。
藩王?
臥槽,怎麼忘了這個事。
有明一朝的藩王中,最不老實的人是誰?
寧王!
就是唐伯虎點秋香裡的那個寧王。
歷史上的寧王朱辰濠確實造反了,要不是當時有個聖人叫王陽明,寧王朱辰濠可能就要和朱棣一起共享藩王逆襲的殊榮了。
而明王的反意,還得從太宗朱棣靖難時說起。
朱棣靖難,前期形勢並不好,被南軍逼得焦頭爛額,彼時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直逼北京,朱棣無奈,讓世子朱高熾守北京成,他帶領部分兵馬去了大寧。
大寧有個王爺,寧王朱權,打仗也勐的一批,絲毫不遜色朱棣多少。
朱棣去大寧當然不是找朱權喝酒。
他看上了大寧的兵馬!
尤其是隸屬寧王的朵顏三衛,這是一支由蒙古人組成的僱傭兵,有奶就是娘,只認錢不認人的那種,戰力彪悍至極。
朱棣到大寧後,朱權想著畢竟兄弟一場,而且朱棣早些年對他極好,遂邀請朱棣一人騎馬入城,朱棣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說十七弟啊,我也不想造反,是逼不得已啊,你現在有權有兵,說的話朱允炆會聽,幫我起草封奏章謝罪吧。
朱權當時就笑了。
四哥你起兵確實是逼不得以,但現在寫章謝罪有用?
於是敷衍朱棣。
朱棣在大寧數日,朱權以誠相待,全無防備之心,然而朱棣帶來的兵馬早埋伏在大寧城外城外,官兵分批入城,暗中勾結三衛部將領,等一切佈置妥當,朱棣告辭,朱權念兄弟情分,到郊外為其餞行,哪料伏兵趁機而起,將朱權擁往前行,就這麼把大寧兵馬給拐到北京去了。
這也行。
搞不好朱權就是故意讓朱棣拐走大寧兵馬,畢竟朱允炆削藩手腕太狠了,朱權要是不幫一把朱棣,等待他的遲早也是死路。
問題就出在後面,朱棣對朱權許諾,說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結果呢……
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