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七章 大明:有錢任性!,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堂文武一聽這話,都覺得臊得慌。
臉紅!
符明帝陛下你是有多樂觀,才能說得出這樣的話,就算大明和朝鮮兩敗俱傷了,以大明現在的體量,只要中南半島那個後花園不崩盤,可以持續吸血。
大明兩三年就能恢復如初。
不過林釗和黃雄兩人,心裡確實有點擔心,雖然廣安帝朱見濟親口對林釗說過,會先打朝鮮後打日本,現在發生的事情在計劃之中,但朝鮮真不好打。
而打不了朝鮮,打日本又要延後。
林釗和黃雄,尤其是林釗,見識過京畿不夜之城的繁華後,做夢都想快一點回去享受、欣賞大明的盛世風華。
……
……
大明雄師的先鋒大軍度過鴨綠江,守住戰略空間,之後民夫跟上,搭建了鴨綠江大橋後,主力大軍迅速渡河。
之後兵分三路,開始緩慢推進。
一路暢然無阻。
這其實可以理解,鴨綠江對於朝鮮大軍來說,一方面調遣來不及,另一方,距離大後方稍微有點遠,後勤太吃力。
所以直接放棄了鴨綠江這一帶區域。
大明雄師緩慢推進,直到接近圖門江,斥候傳回訊息到先鋒大軍中,圖們江對岸有朝鮮大軍以圖門江為防線。
這大概就是朝鮮為雙方第一場戰事選的戰場。
先鋒大將白慶之和趙牧不敢擅自作戰,急忙讓大軍就地修整、設防,然後將軍情傳回中軍帥帳,等待大都督、總兵官韓斌的軍令。
四萬先鋒大軍,其中兩萬鎮北軍,兩萬是漠北三大都司抽調,都是漠北男兒組成,拋開火器不論,單論冷兵器的戰力,可以笑傲全軍。
其實這個戰力,完全可以強渡圖們江。
但大都督傳來的軍令卻是讓先鋒大軍就地建立防線,並偵測建橋渡河的最佳位置,之後原地等待中軍推進。
一日後,中路大軍抵達圖們江北岸。
紮營。
原地修整。
又一日,左路大軍後右路大軍抵達圖們江北岸,和中路大軍不一樣,左右兩路大軍迅速展開陣型,一副隨時要強渡圖們江的態勢。
先鋒大軍終於接到第二道軍令:展開陣型,但不強渡。
白慶之和趙牧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渡不了江。
圖們江比鴨綠江小,但河面最寬的地方也有八十丈,嗯,三系書新體系的標準說辭,應該是二百四十米左右,最狹窄的地方六十米左右。
水深普遍一米到三米。
大軍行進路線必經的這一段圖們江,幾乎都是一百多米的河面寬,水深一米半左右,不可能直接渡河,需要搭橋或者乘船。
然而周邊百姓早被朝鮮遷移到河對岸去了。
沒船。
那就只有搭橋。
搭橋的話,對面又有朝鮮大軍駐防,無論你大明士卒有多勇猛,一旦在河中,那就只能成為朝鮮大軍活靶子。
所以大江大河才一直是戰事中最好的天險防線。
面對這種被重兵把守的河道天險,要麼就是不計代價強渡,比如當年大明和女真在白河的一戰,河道成了雙方廝殺的戰場。
不過圖們江比白河更深,強渡的代價也會更大。
要想不死人就可以暗度陳倉。
但韓斌顯然不這麼想,讓先鋒大軍展開陣型,明顯就是要強渡圖們江。
先鋒大軍四萬人展開陣型後,在統一籌劃下,數萬民工迅速將水泥官道修到了圖們江北岸邊,之後便在岸邊將建橋的各項工事攤子鋪開。
竟然意圖在朝鮮大軍的眼皮子底下快速搭建一座大橋。
一座能讓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