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七章 亮劍:土地改革!,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使用者部上下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來說:在廣安帝陛下的“奢侈”開銷下,戶部國庫裡基本上就沒有“過年”錢糧。
當年的錢,當年基本上都要花光。
所以說當下大明的盛世,恐怕也是歷史上最強的盛世,別人家的盛世,國庫裡的銅錢串要堆積到發黴,麻線也要腐朽,可大明國庫裡的錢基本上年年光。
好說不說,一個不斷對外打仗的大明,還能有當下盛世風光,也是很奇葩。
朱見濟哈哈一笑,“說到底,還是賦稅收的少了,所以戶部沒有底氣,不過諸位卿家有沒有想過,為何一個王朝到中後期,它的賦稅都會慢慢減少,而到王朝末年,國庫裡甚至窮得叮噹響?這裡面的原因,大家是否願意深究一番?”
這話一出,滿堂寂靜。
大家終於懂了。
原來廣安帝陛下在這裡等著大家。
陛下這是在試探大家對於土地改革的態度:任何一個王朝,大宋除外,約到後面越窮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
土地兼併。
國家的土地兼併到了不需要繳納賦稅的權貴、士紳手中。
而需要叫賦稅的百姓卻沒有田地,只能租種。
種出來的糧食,大部分又作為佃租被權貴、士紳所得,換言之,他們是薅羊毛,薅國家的羊毛,所以自科舉盛行以來,讀書人趨之若鶩。
只要有了功名,哪怕不能一二甲中第,只要是個舉人,就能富貴餘生。
就算你出身貧寒得不能再貧寒,也能一舉而逆天改命。
因為地主手中的土地太多了,為了少繳賦稅,他們就會去找那些中舉的本地士子,把土地掛到他們的名下以此來避稅。
而新中舉的讀書人,名人是可以掛不少田地的。
當然,不是白掛。
地主也需要付出一點代價,比如送錢送田給舉人,又或者是從每年的收租中,拿出一部分來支付給舉人,大家共贏。
而有了舉人的名額額度,地主權貴集團,又能繼續購買、搶奪更多的田地在手中,如此愈演愈烈,土地兼併也越來越嚴重。
最終屬於百姓,可供國家收取賦稅的田地就越來越少。
在這些騷操作下,國庫能收到錢才怪。
群臣心裡雪亮。
幾年前,陛下更登基沒多久,就透露要土地改革的意思——所謂土地改革,其實就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以此豐饒國庫。
但大家沒想到陛下竟然真的要付諸行動。
這可不是一般的工業改革。
是要牽扯整個大明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的大事,換言之,陛下是要一個人和整個大明的上層建築作對,哪怕作為天子,這也會很難很難。
嗯,也不是整個上層建築。
至少杭氏外戚、白氏外戚已經呂氏外戚,加上吳太后那一脈的吳氏外戚,在這件事上,應該是會支援廣安帝陛下的。
尤其是杭氏外戚。
畢竟當年廣安帝陛下沒錢的時候,杭敏和杭昱父子甚至變賣田產、房產來支援,如今杭氏自然會繼續支援陛下,畢竟杭氏已經和陛下聯手組建了杭氏建築公司,田地上的利益損失,可以透過杭氏建築公司彌補回來。
呂氏外戚和白氏外戚也一樣,都和陛下的皇商企業裡佔了份額。
眾人不吭聲。
有點冷場了。
杭敏一看,是自己出面的時候了,乾咳一聲,道:“原因何其簡單,其實歷數過往王朝,除了因為漠北遊牧民族南下而亡國的大宋,其餘王朝的致命之殤,大多是土地兼併導致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原本是個無解的難題,是任何一個王朝走到後期都要面臨的困難局面,再強大的君王,都難以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