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3章 林全安的新買賣,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河的。

“這我也不知道。”林全安搖頭,“我只聽人說過,海運難行,遇到風浪漂沒,頃刻便是傾家蕩產。大家寧可用漕船,縱然路上沉掉幾隻,總不會全軍覆沒。”

“漕船很慢。”

“是!漕船不僅慢,期間的弊端也大。”林全安說。他聽人說過不少運河上的花樣。從起運開始種種勒索,盜竊,陋規,一路上“靠水吃水”吃漕的人不知多少。

“不過商人運貨,交給漕軍就完了,期間的交道都是他們去交涉,左不過多費幾錢運費罷了。”

“這裡面不就是錢嘛。”司凱德想,如果能把江南到京師的貨運改成海運,把運河裡的貨物運輸業務搶過一部分來,不僅穿越集團可以大賺其錢,還能鍛煉出一支橫跨南北的船隊,將來軍隊在海上機動就有現成的船隻和水手可用,而且沿途的航線也可以早做開發。

這麼一來,總號所在,莫如在上海為好。

上海是中國南北海運的交界處,船隻出海,無論向北到天津、遼東,還是向南到廣東福建,甚至向內地各省滲透,都很便利。

從上海沿長江上溯,可以輕易的到達中國的主要產糧區湖廣地區,佔據了這條中國的黃金水道就能以長江為交通樞紐,向兩岸滲透。源源不斷的吸收當地的豐富物產和人力資源,銷售大量的商品。

……

穿越集團若是要經營對日貿易,從上海啟程,也比從鄭芝龍佔據的金廈地區來得便利。

鄭芝龍運往日本的商品,以生絲和絲綢製品為最大宗,其次是布匹、日用品和藥材,這些產品在江南地區都有大宗出產,就近收購就近發運。在運費上又比偏居福建一隅的鄭芝龍集團來得便宜……

其實司凱德還在打為大明海運漕糧的主意,每年幾百萬石漕糧從江南起運,若是能承接下來,光水腳的收入就不得了了。

不過,這個主意太遠大了,恐怕一時半會是辦不了的。

雙方商討已定,各方自己去做準備。林全安當下提出要求,自己若是要出外到總號任職,需帶妻妾一人,並攜其子女,其他家眷可留在臨高。

江山當然同意――這是合理要求。林全安其實還打著另外一個算盤:即乘這個機會把自家的人口和財產轉移一部分出去――還是打得狡兔三窟的主意。

“可惜你的兒子太小,不然倒可以做你的幫手。”江山哪裡知道他肚子裡的小算盤。

“將來還要首長們多多提攜。”林全安說得很是客氣。

林全安開設的萬有,在臨高的情報局體系中被稱為山路。代號為“金字號”。根據對外情報局和殖民貿易部的多次會議商討,從兼顧貿易和情報的雙重考慮,決定未來的大陸情報-貿易體系參考鄭氏集團當年的組織方式。

鄭氏集團在海上的行動,除了明末受招撫之後的一段時間之外,前期收到明廷壓制,後期遭到滿清的封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