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4章 東風車,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84章東風車
一輛新款的單馬牽引的雙輪馬車,正在百仞到毗耶山的公路的小跑著。這是一輛以1860年代的亨斯美馬車的作為模型製造的車輛廠最新產品雙輪輕便馬車“東風”。單馭,雙座。因為是雙輪結構,省卻了前車部分。車身結構簡單。配用單軸60寸16條幅硬木車輪,車軸為鋼製,配滾珠軸承。板簧避震,鐵條骨架,木板車身。配用可摺疊式車篷:有兩種配置,豪華型羊皮或者牛皮,普通型油布;配有固定式車燈、腳踏式轉鈴。
製造東風原型車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有人想將馬車推銷出去,作為奢侈品銷售;另外一個原因是一部分元老開始覺得騎腳踏車出去辦公不夠味了,想搞個馬車作為“公車”用。耍耍威風。
李赤騎知道現階段用馬車作為“公車”是想都不用想得事情――就最基本的要素馬匹來說,尼克手裡就別想搞出一匹馬來――馬現在就是臨高除了元老之外的“二老爺”。除了軍用和農用可以調撥,一律不準使用。至於司凱德、洪璜楠等人期望在大明銷售把高舉一干人當羊牯的企劃,也很難說能否有市場。但是造紫電改、炮車和牛車已經淡出鳥來的他故作糊塗的表示願意承擔這一試製任務,最不濟可以給即將重返廣州的郭逸用。
最終車輛廠在前4S店老闆,現在軍務總管庭後勤司令部主任參謀洪璜楠的指導下搞出了一輛馬車――洪璜楠對馬車情有獨鍾,收集了無數的圖片和資料,特別是十分難得的多種型號馬車的線圖。東風的製造主要依靠了他提供的資料。
儘管洪璜楠堅決要叫它賓士,但是李赤騎認為這名字還是留給後面的豪華型用好了,於是就跟著“紅旗”叫“東風”了。
“難道東風不應該給牛車或者過載馬車用嗎?”在車輛車間裡看著手工製造出來的“東風”感到困惑的洪璜楠表示理解不能。
“中國的第一輛轎車也叫東風,是手工敲打出來的。我們這車就用這個名字來討個吉利吧。”
“還不如叫吉利。”洪璜楠悻悻道。
“不管叫什麼吧,這車看上去真不錯。”李赤騎由衷的說道,“我們去兜個風!試駕一下!”
“我們得先找一匹馬。”
現在臨高所有的馬匹和驢子都在高山嶺的牧場中,連軍隊的馬也不例外。使用訓練完畢必須立刻歸還牧場。這是尼克的規定,為了確保馬匹得充分的照顧和儘可能多得進行繁殖。幸好洪璜楠知道最近有一批從瓊山的過來的戰利品的馬匹要送往高山嶺,便利職權半途截留了一匹,宣告他自己送到高山嶺去。
這是一批蒙古馬,很馴順,李赤騎把馬套好之後,又找了個馭手趕車,兩個人坐車往毗耶山去了。
百仞通往毗耶山的道路已經完成了路面硬化和配套工程,馬車在鋪著煤渣的道路上跑得很是順暢,一點不覺得顛簸。這讓洪璜楠覺得批次投產大有希望――他準備用這東西掏空廣東富戶的口袋。
從百仞城往西走了不到3~4公里路,就遇到了第一個交通卡口。路中間設定著拒馬,有崗樓和哨兵。整個高山嶺地區現在被劃為元老院直接控制的綠區――這個地區內原有的土著村落除了元老們親手建立起來的大美村之外,全部被遷徙離開了。土著和歸化民沒有專門簽發的“綠區通行證”都不得進入這一地區。由警備營的一個連專門負責守備這一地區。
他們的馬車順利的透過了第一道卡口,接著又是第二道,第三道。公路上、山坡上,不時可以看到正在巡邏的警備營士兵。
“這地方戒備真森嚴!”洪璜楠大呼意外,“比百仞城周邊還厲害!”他還是第一次深入到高山嶺地區。
“當然了,這裡可是元老院的命脈。”李赤騎因為參加過那次“普羅米修斯”行動,所以對這裡戒備森嚴的現狀毫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