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3章 造船計劃,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對海況要求不高的話,小型的拖船建造難度也不大,工期用一個月就差不多了。
至於海軍提出的擴大戰力的問題,文德嗣提議:可以將擱淺的854工程重新上馬,這艘原本準備作為帝國第一艘鐵甲艦的大船在因為擠佔過多的鋼鐵而被迫下馬前已經完成了龍骨的鋪設和肋材的安裝。自此以後,854工程就如同史前恐龍的骨骼一般,在造船廠的船臺上供人瞻仰。
實話說,就算龍骨和肋材,這艘船的氣勢已經震撼了無數的土著。他們想不出這些巨大的鐵骨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也不能想象能用人力組裝結合起來。
854的下馬和鋼鐵材料不敷使用有很大的關係。而更重要的是,當時合格的鉚工實在少得可憐。周比利帶得幾個徒工,製造鍋爐還算勉勉強強,要大規模的在鉚接船殼,不管是在工藝難度還是人工數量上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儘管文德嗣對854工程的下馬耿耿於懷,但是造船畢竟不是隻靠圖紙,工人的技術水平和加工能力也是重要部分,所以他只好預設了這個現實。
現在周比利的徒子徒孫們在大規模的製造被稱為“炸彈鍋爐”的墨家系列鍋爐之後,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儘管還不敢用來鉚接如此巨大的船殼,但是在一些船體部件和船用鍋爐上已經算是有了相當的把握。
文德嗣根據工人們的技術水平,提出了全新的854改方案。
所謂的854改方案是立足於利用854工程已經完成的部分。船型和構造沒有變化,只是在技術上簡化建造過程,將原先的全鐵殼船改為鐵骨木殼船。木殼船在保養上較之於鐵殼船要容易些。在建造上無需依賴土著工人不甚可靠的鉚接工藝了。對鋼鐵的需求量也大大下降了。
854改的正式的型號名稱為1630級鐵肋木殼飛剪首蒸汽輔助動力風帆巡洋艦,設計指標為:排水量1160噸,長70米,寬9.9米,吃水6.25米。安裝一臺200馬力蒸氣發動機,航速八節(使用蒸氣動力),十六節(風帆動力),載員109人。全橫帆(FULLRIGGED)佈局。蒸汽機不僅提供航行動力,也可以提供操作風帆的動力,大大節約了水手的數量。
這種船是以1860年代的蒸汽-風帆混合動力巡洋艦為藍本的。這種噸位的戰艦,在當時的美國海軍中被劃為三級巡洋艦。作為破襲船,在美國內戰中使用非常廣泛,足跡遍佈世界各大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