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4章 元老院的歷史,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大的不同,也要重新進行教育。

常識課程自不必說,無非是些簡單的自然科學道理和衛生常識之類,這也算是培訓中的長期專案了。

思想政治教育就複雜多了,在元老院內部多有爭議。特別是要向公務員們明確闡述元老院的“國體”、“由來”、“立國宗旨”等等,這套東西真理辦公室經過多年修改,在元老院的爭吵多次之後定下了基本文稿。

由於這涉及到國體,所以元老院上層對這套材料,特別是“大宋澳洲行在”的由來和歷史等等的指示是“宜粗不宜精”,以免將來出現難以修補的漏洞。

不過,對D日之後的歷史和相關政策,卻指示真理辦公室要“大書特書”。以充分彰顯元老院的“政治正確”和“天命所歸”。重點是宣傳三點:元老院是華夏人民利益的“唯一代表”;元老的降臨是挽救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於危急存亡之中;元老院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明燈”,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制度和文化,“天不降聖船,萬古如長夜”。

明確元老院的法統來自大宋,因此,元老院的歸來不是新朝崛起,而是王者歸來。所以不承認宋代以後的元、明的法統,蒙元貶為“偽”,明則視之為“篡”。

但是在具體的宣傳教育中又要明確此宋與彼宋的不同。這是張好古為首的真理辦公室煞費苦心要貫徹的一點。

如果過於突出大宋的法統,則勢必會削弱元老院的權威性,憑空製造出一個高於元老院的“權威”,這會給某些野心家以可乘之機。因而在宣傳這一大宋“法統”的時候,真理辦公室編寫了如下的歷史:

1279年3月19崖山海戰失敗,陸秀夫負剛滿8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南宋亡。

1279年9月,南宋逃亡政權殘部攜軍民數萬人經6個月航行,在南洋進入了一個巨型的大暴風漩渦帶,在經受幾天幾夜的狂風暴雨的折磨之後,他們突然進入了一片陽光燦爛的未知的洋麵,瞭望員看到海面上有一座青翠的綠色大島。驚魂未定的船隊遂在此棄船登陸,發現這裡水土豐美,草木茂盛,遂在此定居,因是一座大島遂命名為“澳洲”。

1280年1月1日(農曆),南宋流亡政權宣佈在此定都,史稱“大宋澳洲行在”簡稱“澳宋”,另立皇帝。

此後大宋因為機緣巧合,在澳洲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經百餘年發展,政治、經濟、軍事得以大幅度提升但生產力的大幅提升,使得新興的民族資本階級和軍事勳貴與原有的舊地主舊勳貴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不可調和。最終在澳洲形成了第一次內戰,內戰的結果是皇帝下罪己詔,正式建立元老院制度,吸納工商業精英和新興軍事勳貴進入權力階層。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皇帝為首的舊權貴集團和元老院集團矛盾日趨尖銳,最後引起了第二次內戰。

第二次內戰以皇帝集團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第二次內戰的結果最終大宋國號儲存,但是大宋皇帝徹底虛君化,作為優待,皇帝尊號照舊儲存,但不再具有帝權,僅保留奉祀祖先天地社稷的祭祀權,其餘權力均歸屬元老院所有。從此大宋澳洲行在進入了元老院統治時期。

在這些波瀾壯闊的歷史展開的同時,澳洲人不但在陸地上開拓了整個澳洲,還派出船隊四處拓殖,足跡踏遍了這一陌生大洋的許多島嶼,

期間也有過意圖北返故土的探險船,但是這些船隻始終無法突破大漩渦,企圖強行突破大漩渦的船隻要麼失蹤要麼被毀,更多的是被迫折返。

重返故土的努力失敗之後,元老院繼續在澳洲勵精圖治的統治,探索發現更多的島嶼和世界。同時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那個將他們隔絕於故土之外的大漩渦,終於發現大漩渦在某些時候是可以穿越的。因為每隔幾十年便會有從大漩渦的另一端衝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