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5章 閨閣的秘密(一),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租子,今年糧食怕是指望不上了,市面上的米又貴,快要負擔不起了。”
“他們廟裡不也有戶口米買嗎?”
“這個奴婢就不知道了……”
無緣道長的確與她說過這話,目的不外乎是希望蔡蘭能給解主任吹吹枕頭風,看能不能給廟裡爭取些好處來――討好達官貴人家得寵的妾侍這是廟裡屢試不爽的手段。
“這算不得什麼。再熬幾個月,地面上都安靜下來了,自然能收到租子了。”解邇仁此刻談興大發,“再說過不了多久就有大批糧食到梧州,糧價馬上就會下跌了。不必擔心!”
解邇仁來訪過後的第二天,又到了秋嬋歇息的日子。蔣秋嬋的孃家就在梧州城內,開著一家名喚“瑞錦堂”的綢緞鋪,算不上什麼大買賣,但也是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家底頗為殷實。
秋嬋的父親已經不在,只有老母在堂,掌管家業的是長兄蔣榮現。
此刻這位蔣家的家主正端坐在字號後面的賬房裡,愁眉不展。
聽家人說妹子回來了,他微微點點頭,把手裡早就翻了無數遍的賬冊丟到桌上,暗暗的發愁。
眼瞅著中秋就在眼前,人欠欠人都要一一清算。端午時節正遇上戰亂之後,店鋪受損,人戶逃散。所以各家都沒有清理賬務。眼瞅再過兩個月就是中秋了,這一回,賬是非算不可了。
賬冊是賬房給他送來得,他翻過無數次,也在算盤上撥拉了無數回。憂心的不是虧損――做生意盈虧都是常事。而是眼下這個有出無進的局面。
“瑞錦堂”在三個月前的梧州戰役中也受了劫,店中資金幾乎全被官府以各種名目掠去,損失頗為慘重。總算店鋪和貨物尚得保全,還不至於傾家蕩產。
只是如今梧州雖說市面有所恢復,但是綢緞這種東西是天下太平的時候才好做生意,眼下兩廣的局面,普通人生計尚且困難,有錢人因為屢遭劫難,也不願意花費錢財。生意之冷清也就可想而知了。
生意不好,花銷卻不少。按照解元老的指示,沒生意也得開著鋪子,不許裁夥計,都得養著――雖說不發工錢,可這些人養著亦是一筆開支。蔣家在梧州親戚眾多,梧州一役,傾家蕩產的親戚朋友為數不少,紛紛前來告幫。出於情面,蔣家多少也得幫襯一把。再加上梧州光復之後解元老的一番“新政”,都是善後局攤派到各家商號的。蔣家只有出賬,沒有入賬,蔣榮現的煩惱也就可想而知了。
偏偏這時候,自己的親妹妹又被亂兵殺死了丈夫,兵亂時節也不敢回婆家去,帶著孩子寄居在家裡。他作為兄長是義不容辭,奈何家中的妻子卻沒這般賢惠,眼見這姑子在家裡一住三個月,便有了怨言――幸好最近妹子得了個差事,每個月也能賺一兩銀子回來,耳畔總算是清閒了不少。
眼前的虧空,除去賬目上的,他自己心底裡還有一本暗賬,總得算下來,大概有兩千兩不到,一千大數是有的。
他的目光回到賬本上,搜腸刮肚的看著有哪些是能“應付”的,哪些是必須要付的。
幸好,他最頭疼的上家的貨款可以緩一緩。綢緞的供貨商都在廣州府。過往都是派人到梧州來,收完賬之後便用銀子在梧州採買貨物,再運回廣州販賣,可以賺兩回錢。眼下道路不靖,上家不大可能冒著財貨被劫的可能派人來收賬,
如此一來,便可以少去將近一千兩的應付。餘下的七八百兩,有的是非付不可的,有的大可先拖一拖,算來算去,有差不多得有五百兩銀子才能過關。
錢,他自然還是有的。店裡、家裡賬房裡存的還有三百多兩銀子。母親和妻妾手裡多少有些私房。湊出個五百兩來應也不難。不過這麼一來,店裡家裡便沒有現錢了――鋪子裡的貨物又賣不動,總不能拿緞子去抵米錢――米店也不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