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9章 意外的訊息,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土司武裝,又合併了瑤民和本地土匪,匯聚成大股,由熊文燦手下的一個“將軍”指揮。至於這將軍是誰,俘虜都說不清楚。只說是個“漢官”。

這個“漢官”是半個月前帶著隊伍剛剛來到就在廣寧的,因為他打著官府的旗號,又有印信,很快就聚攏了大量的牛鬼蛇神,眼下集結了一千多人的“混合武裝”。成分複雜:即有從廣西來的土司武裝,亦有明軍潰兵、各路土匪、暴動的瑤民和企圖趁亂大撈一票的本地團練。匯聚成一個大雜燴。

這支人馬在三天前佔領了廣寧。懷集由於本地鄉勇民壯的奮力抵抗,縣城尚未陷落,不過城內外交通已斷絕。

“什麼?廣寧陷落了?”楊增和黃超聽到這個訊息大為震驚。

雖然匪亂擴散開之後確實有一些縣城失陷,但是失陷在土匪手中的縣城都是尚未正式派員接收,是由當地縉紳或者投降的明國地方官暫時“維持地方”。這些縣城要麼武備不足,要麼投降的駐軍三心二意,很容易被外力乘虛而入。失陷並不奇怪。而廣寧縣有派去的歸化民縣主任,還有一箇中隊的國民軍。

這個中隊還有餘力派出一個小隊來駐守石澗,可見他們周邊的情勢並不危急。

“縣裡的大宋的官吏呢?”這是黃超最關心的事情。

“縣裡的大宋官兒有的戰死,有的被殺。聽說是殺了不少人。縣令被逮住砍了腦袋……”

這個打擊比剛才更為城中。特別是黃超。他雖然並不認識這個縣主任,但是知道能被元老院任命為縣主任的都是歸化民中頭等的精英,很多是五六年前就跟著元老院的歸化民,一步一步的從村幹部或者企業、機關的行政幹部幹起,多年培養起來的。

而他身邊同去組織班子的十多個歸化民幹部也大多是精心培養多年,即有基層經驗,又受過培訓的精英。

這些幹部的損失,遠比損失幾個國民軍中隊要嚴重的多。

縣城是怎麼失陷的,俘虜們都說不出所以然,只知道是用的計策,裡應外合拿下的。一部分國民軍戰死,另一部分城池陷落的時候降敵,殘部和少數倖存的幹部逃往懷集去了。

聽說還有少數人倖存,黃超才覺得好受了一些。不過聽到有人投降,他心裡愈發不好受。伏波軍建軍這麼多年,無論遇到什麼大風大浪,從來沒有部隊和士兵主動投降的。這次居然發生了這種情況!

“國民軍大多訓練不足,戰鬥意志不強也是理所當然的。首長不用太介意了。”楊增說,“都是臨時徵發出來的舊軍人和老百姓,能有多少戰鬥意志?我覺得我們現在有梧州中隊這樣能打的隊伍已經是超過預期了。就是那個廣寧1中隊,敵前撤退沒就地崩潰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你說得沒錯,是我們太冒進了――都沒好好的訓練他們,憑什麼要他們去送死?!”黃超有些沉痛的說道,“太自以為是!”他停了停又說,“白白犧牲了多少幹部和士兵,這都是我們狂妄自大冒進的結果!”

楊增不敢接話,他知道黃首長說得是元老院――這不屬於他可以置評的範疇。他小聲道:“我們還是儘快收復廣寧……”

“不要儘快,要慎重。”黃超說,“不要再犯冒進的錯誤。”

楊增原本想派幾個連輕裝直撲廣寧,但是元老既然這麼指示了,他也不便違背。便下令綏江支隊在寶錠山附近的營地棄舟登岸,囤積轉運物資,準備發起對廣寧縣城的攻堅戰。

廣寧原屬四會,嘉靖年間四會西北連年動亂,便於嘉靖三十八年割四會縣地置廣寧縣,取廣泛安寧之意,仍屬肇慶府。城牆以長條石為基,上包青磚,約八米餘高,雖不及廣州城牆高大,但是設防堅固,並非輕易可下的小城。原本朱鳴夏等人都以為廣寧再亂,至少可保縣城不失陷。

根據俘虜的口供情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