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7章 黃公子的,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批我聖祖皇帝的這段,說聖祖皇帝‘不學無術’,‘多沿用蒙元蠻制,在政治文化上是一次徹底的反動’,‘與其說是光復華夏,不如說是延續遼金元一脈相承下來的落後野蠻的政治體系’,‘流毒數百年’,‘天文曆法上,不僅毫無進步,反而大大退步,以至於連蠻夷蒙元都不如’……”黃稟坤指著幾處關鍵的地方,好好闡述了一番“髡賊威脅論”,最後總結道:“髡賊在瓊崖島上的所作所為,就是要告訴那些泥腿子,這天下民生,不用我聖教那一套也能搞的好……”說到這裡,黃稟坤突然有些結舌――平心而論,何止是也能搞得好,簡直不能更好了--“我等的聖教,在髡賊眼中,就是一文不值。”
玉源社最後留在這裡的形單影隻的幾位核心聽了,無一不是面路悽婉之色。如林尊秀少數幾人,也聽出了黃稟坤話語中的不對,怒目而視,只盯得黃稟坤訕訕不能再言。
“社中同道,只有這幾個了!”梁存厚突然換了個話題,感嘆了起來。自從髡賊宣佈要在九月開“恩科”,玉源社的反髡輿論場迅速崩潰瓦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止外圍成員走了個精光,連小閣樓在坐的秘密團伙都漸漸有人退出――吳佲便是最早離開的,據說還去髡賊那裡告了密,想要混個功勞。然而髡賊似乎對他們毫不在意,不僅玉源社最後核心的諸人沒一人被捕,就連臨高來的黃二少爺也安然無恙……
“黃兄,我等素知你家與那髡賊有血海深仇,這廣府淪陷百餘日,朝廷竟然毫無動作,想必是那奸臣庸吏阻塞了聖聽。”梁存厚突然熱切地對黃稟坤拱手道:“不知道黃兄可願意鐵肩擔道義,進京把這廣府的訊息傳出去!”
黃二爺早已覺得廣州這裡已經沒有了打倒髡人的希望,心中八百個願意;但他也知道,他“根基淺薄”,憑他的出身,在廣府就已經沒有任何活動能量了,更遑論繼續北上,甚至“告御狀”。他一直的打算,也只是攛掇玉源社中的人一起西進,向新上任的熊都督“稟明髡情”而已。如今這梁存厚突然如此熱情地請他“把訊息傳出去”,他反而一時迷茫,不知道如何回應。當然他也知道久久不語只怕梁存厚這位難得的“忠勇之士”會懷疑他的誠意,他也就只是略一恍惚,便把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
“熊督在廣西正整軍備戰。看似頗有聲勢,實則敗局已定。”梁存厚徐徐道。
在座的人臉上都露出了詫異的表情,因為熊文燦倉皇從肇慶逃出,一路狂奔到梧州之後,居然靠著梧州的少量團練和從肇慶退下來的散兵遊勇獲得了一次“大捷”:將髡賊追到梧州的人馬擊退,保住了梧州城。“髡賊落水者無算,獲髡帽十五頂,內一頂系髡賊主任戴者”。
因為這個所謂的大捷,或者還有其他什麼原因,最終朝廷沒有追究他責任,讓他“戴罪立功”,目前熊文燦正在梧州開府,調兵遣將,徵糧修船,擺出一副要東征的模樣。對於廣州城裡的死硬分子來說,梧州的熊總督就是他們的期望。玉源社沒散夥之前,大家爭論最多的也就是熊文燦要有多少人馬才能光復廣州。
“……若是有個三四年時間籌集糧餉,裁汰老弱,徐徐練兵造械,或許尚有一戰之力,只是他失陷廣東,丟失肇慶的罪責朝廷雖未追究,但是聖上求成之心甚濃,熊督十之八九會倉促進兵……”
下面的話他沒有說,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這樣的事情在近十幾年裡發生過不止一次,因為皇帝或者中樞大臣催促進兵,最後一敗塗地,喪師失地的事情時有發生。可以預見熊文燦也逃脫不了這明末將帥的宿命。
“……何況髡賊是否容得他整軍練武亦難說,他雖據梧州,然肇慶天險已失,手中不過幾千憊兵,朝廷雖有援軍,沒幾個月也到不了。澳洲人若是進兵,梧州失陷便在頃刻之間。他此刻是自身難保,賢弟若是打的這份主意,還是趁早息了這份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