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7章 逃跑,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食和銀錢情況,毛修禹這會也不再遮遮掩掩,說糧食還有十幾石,銀錢卻一點都沒有了――董老爺逃走的時候都帶走了。

“不過庫裡還有布。”毛修禹說,“照規矩三年發一次庫布,這次的才領來。董還來不及變價。”

“你帶我去看,”劉三想有布也好,可以變價成銀錢,至不濟也能給貧民做衣服。

毛修禹帶他到掌事辦公居住處的後殿,開鎖推門,一陣黴陳味撲鼻而來。卻見殿宇地上滿是老鼠屎,幾個糧囤靠牆放著,劉三看了看:都是多年的陳米,用手一捻就碎了。倒是另一邊草蓆上堆著的上千匹布整整齊齊。

“一共2165匹,一匹不少。”

劉三看了看,都是染成靛藍色的棉布,這種布市價不高,賣不出幾個錢,不由微覺失望,問,“不是照例三成到賬嗎,怎麼實打實的發足了?”

“誰家用得了這許多布匹,何況還是粗布。”毛修禹道,“原是要等董老爺、高師爺他們將布變了價才分潤。”

劉三點頭,關照手下先將布匹貼上封條,糧食雖陳,好歹還能吃,先照舊供應。

“清節院裡凡是有孩子的婦女,每個月加供三升米。”

“是,”毛修禹嘴上雖然答應了,卻顯得猶豫不決。劉三問道:“怎麼,有難處?”

“清節堂的事,小的做不了主。就是董老爺也不見能完全做主。”

毛修禹說這孫五嫂是城裡一個大門檻薦來得,把持清節院多年,雖然在皇華寺內,實則普濟堂除了按月供米之外根本管不到。裡面的詳細情形連董老爺、高師爺也不清楚。

“……這清節院倒是不全靠堂裡的錢米過活,聽說主要是靠著城裡大戶人家的太太小姐發善心施錢米布匹的。”

原來如此!劉三想如果是這樣的話,清節院的物質條件應該比現在好很多才是,可是自己剛才進去一看,也不過是勉強餬口而已。而且孫五嫂還說節婦們從早到晚都織布織綢,說明其本身也勞動自救,看來這裡面的弊端也不小。

“我自有打算。”劉三想了想,從桌子上扯過一張白紙來,提筆寫道:“茲任命毛修禹為廣州特別市民生勞動處普濟堂救濟所協所長。”隨後從腰間取出自己的名章蓋了下去。

他把墨跡吹乾:“我現在就任命你為這裡的臨時掌事的。幹得好,過半年就給你轉正。”

毛修禹接過這張白紙,手都抖了起來――他在這裡幹了二十多年,永遠只是一個工役,靠著菲薄的錢糧和吃老爺們的殘羹剩飯度日,澳洲人來了居然立刻賞了他一個官做!

雖說這官小的微不足道,還不是正式的。但是好歹也是個“官”,在這普濟堂裡少不得大家也得叫他一聲老爺了。

“小的一定竭力報效……”毛修禹激動道,“只是糧食……”

劉三知道他的意思,雖說吃空餉的都跑了,可是畢竟也有幾百號貧民要點綴,十幾石糧食支撐不了多久。

“糧食的事情,我會想辦法。你且按照我說的去辦。布匹你看好了不要隨便動用,過幾天我們自然會派人來和你辦交接。”劉三囑咐道,“原來的工役,你安排好,叫他們各按本職,看好這裡的門戶。其他事情,我們自會有派人來辦理。”

他原想叫毛修禹把這裡的環境衛生清理一下,轉念一想他不過是個工役,能有多大威信?眼下財政體系尚不完善,幹部也沒到位,救濟院是不是還會設在這裡亦是未知數。不如暫且維持原狀。

處理完一應事務,日已西斜,警衛班長催著動身――偵緝隊的衙役說這一帶治安極差,盜匪遍地,要他們趕快回城。劉三不敢大意,便關照即刻回城去。

一行人出了皇華寺,滑竿抬著劉三,正急匆匆的往城裡趕。這裡到處是荒墳,原就顯得淒涼可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