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4章 吳南海來了,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自家的產權。

如此一來,董家是進項大減,出項卻一點沒少。縱有萬貫家產也要坐吃山空。因此賺錢的慾望很強,但是又怕虧掉了最後一點“老本”。所以這回的投資吳毅駿談得也是萬分艱難。幸而董季重深受“澳學”的薰陶,頗有些新見識新眼光,兩家又是舊識,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底細,才算把這事給談了下來。

“首長,這是明天要參加拍賣的客商們的名單和相關背景資料。”

“放在桌上吧。”

說話的元老從俯瞰廣州的大世界頂樓的窗戶邊轉過身來,正是農林水產相吳南海。

自從大陸攻略開始,吳元老的存在感就日漸稀薄--他當然沒有淡出元老院,也沒有“無為而治”,而是現在大夥的注意力都被大陸攻略和沸沸揚揚的南洋開拓佔去了。

吳南海目前的主要工作便是“增量保產”上。實話說,這項工作現在越來越吃力了。說到底,要增產必須得有化肥農藥。以元老院工業的生產能力來說,目前能保障的只有幾個直屬農場,其他地方包括民間,只能從擴大耕地面積上做文章。

按照他的命令,元老院治下的海南、雷州、濟州和臺灣都擴大了耕地面積。但是這些地方除了濟州之外都有個共同問題:水利設施匱乏,臺南平原受到海潮的影響;雷州和海南的許多縣份都是降雨多,但是存不住水的地方。年平均降雨量水量豐沛,但是隻要不下雨就鬧旱災。需要大修水利才能確保增產--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

而他出現在廣州,卻和農業生產沒有半毛錢關係,純粹是為了這次的“專利授權會”而來。事實上,他也是促成這次專利授權的主要元老之一。

為了這件事,其實他已經在臨高運作了好幾年。前些日在終於在元老院常務委員會透過過了《元老院專屬智慧財產權的使用原則與辦法》議案和《元老院專屬智慧財產權民用化使用原則與辦法》。

前者確認了所有元老從舊時空攜帶來的所有知識的產權歸屬歸全體元老共同所有,任何企業或個人以及組織,在使用這些產權的時候,都必須備案並支付專利使用費用,企劃院屬下的國企在使用時理論上也必須支付專利使用費--這個費用理論上就是元老基金持有國有企業的股票和元老院所屬企業。

後者則在國有企業已經使用的技術為前提,經過相關部門評估後,可以向民間有條件開放技術,即民間機構可以用支付專利費或專利入股方式獲得這些專利技術。

有了這兩個檔案,就可以逐步有序的開始技術擴散行為。過去元老院也擴散了不少技術,但是由於內部對擴散技術的爭論十分激烈:到底哪些技術可以擴散,哪些技術不能擴散,擴散使用何種模式等等始終存在爭議。

雖說後來大家大致達成共識,主要擴散民用的、輕工業方面的技術,也做了一些相關的工作,但是總體而言不成氣候。當然,這也和海南並沒有多少富裕階層有關。而僅有的一些富裕階層,實際上對貿易和簡單的手工業更感興趣,對於投資大,見效慢的系統性工業即無興趣也沒有能力來投資。而且海南本身資源和人力也比較匱乏,這注定了海南島上的工業幾乎全部由元老院投資經營的局面。按照財經口的統計,整個海南島上規模以上的製造業企業沒有一家是民營的。只有在規模以下的小微企業裡存在比較多的民營成分。幾乎都集中在食品加工、初級產品加工這些領域。

現在,元老院的雙腳已經踏上了富庶的廣東,佛山又是元老院未來規劃的工業重鎮。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工業領域,擴散生產技術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到底應該如何擴散技術,吳南海的看法是:元老院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元老們和他們帶來的超越時代的各種科技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包括各種工業技術,也包括各種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