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細微之處,可以驚神!,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言眼眸轉動,仔細的打量對方面龐,同時放出感知,意識到對方並沒有作偽的跡象,登時瞭然。
“你們鍊鐵加熱,不用風裘,用的是什麼?”
那人聽到這一句,面色陡變,斥道:“你這人好沒規矩,這是我等吃飯的法門,豈能隨意告知?”話落,轉身就走到一邊,不再理會邱言。
但面對斥責,邱言卻已無心去聽了,他抬眼朝鎮子周圍看了幾眼,視線落到那條貫穿鎮子的小河上。
河上空無一物。
“沒有鼓風囊?也沒有水排……”
風裘就是鼓風囊。
邱言前世曾看過一篇文章,就是與此有關。
本來,他被困在山神廟中八十年孤寂,記憶已經有些模糊,只是如今香火漸盛,收攝香火心念之後,記憶力越發驚人,前世的零散記憶又都漸漸顯出,回憶起來越發清晰。
那篇文章是介紹古代冶鐵行業的,但主要描述的,卻不是鐵,而是高爐、燃料和鼓風器。
古代冶鐵鍊鋼,一樣需要加溫,單純的高爐中的火焰,其溫度畢竟有限,須要用鼓風器來鼓風加溫,這鼓風囊就是鼓風器的一種,也算最原始、古老的一種,照理說,這些匠人之家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就算不讀書,也應該會有印象,可那人卻表示從未聽過。
“不對!我在家讀禮記的時候,記得上面有這麼一句,‘良冶之子,必學為裘’,意思就是說,好的冶鑄匠人必然要學會製作風裘,古時社會分工不明確,沒有太多的手工業者,所以冶鑄之人,要自己去製作鼓風器,因而才有這麼一句,怎麼到了現在,反而都不記得了?”
想到這裡,邱言眯起眼睛,眼底精芒閃爍,心情竟然有些激盪。
“從那老婦的話裡,可以推斷得出,這個世界的鐵匠,想要為爐加熱,靠的乃是……”
“神道……人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明白了!果然要行萬里路才能知曉,在那遠寧府中,我未進過鐵匠鋪,也未曾留意過,沒想到在這細節上,會有如此大的不同!我之前的思維,被前世的常識禁錮住了!”
霎時間,無數念頭在他心頭閃過,漸漸梳理成幾條。
想到這裡,邱言目光一轉,視線落在那婦人的身上,一個想法泛上心頭。
於是,他邁開步子,身上勁力流轉,似一條游魚般在人群中穿梭向前,沿途之人只要被他一碰,就會自然而然的滑到一旁。
胡起和戴國對視一眼,心有不解,卻也跟了上去,但他們剛在人群中行進了一半,邱言就已經走到了那老婦的跟前。
“這位大嬸,你所慮者,不過爐溫不夠,難以成鐵炒鋼,在下卻有一法,興許能幫到你,若是有心,不妨讓我一試。”
“你是……”那老婦抬頭一看,看清了邱言的模樣和穿著,面色微變。
剛才邱言在人群中說著大瑞律法,她也聽到了,本來有心要狀告兒子,但知道有可能會被打殺,斷了老劉家的香火,便熄了心思,只是想到兒子不孝、愧對祖先,又難耐悲傷,情急之下,洩露了鎮上的不傳之秘。
人群裡,也有做鐵匠營生的人,聽到這話後,紛紛色變,有幾個正想上前,但看到胡起和戴國走到了邱言邊上,又紛紛停住腳步。
這麼兩個膀大腰圓的大漢往那一杵,立刻熄了很多人的心思。
“這位先生怕是誤會了……”那老婦這時收攝了心情,搖頭道,“我只嫌我兒不願繼承祖業,並無他意。”
“我知道你的顧慮,但你要想清楚,既然求神才能有轉,眼下又無計可施,何不一試,我也不求你家的秘訣,只給你做一樣東西,行與不行,你都沒有損失。”
話落,他轉頭看向老婦身邊的劉信,笑道:“這位劉兄弟,我看你眉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