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0章 進可掌權,退則傳道!,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莫非真是皇帝一意孤行?”
注意到王靖的表情,張鏈聯想到前幾日,對方曾與自己商談的事,有了一點猜測。
“或許,皇帝是想借邱言的手,推行他的那套兵制革新,才丟出這麼一個位置,只是,若將邱言全部的功勞都算上,拿個樞密都承旨的職位,並不為過,可單靠著人文典籍的功勞,卻得了軍政權柄,未免就有些過界了,哪怕那典籍是兵家之說……”
有類似心思的官員不在少數,都覺得這般任命,有些提拔過甚了。
官員有了功績,給予封賞是應該的,而邱言的事情之所以這般鄭重其事,甚至拿到金鑾殿上、百官眼前,其實還是為了振奮戰事,為國戰凝結士氣,但賞賜的切入口卻非戰功,而是人文之功,卻一下子授予樞密院實職,難免惹人側目。
更有那御史、諫官,已在肚子裡打起腹稿,準備等這聖旨宣讀完畢,就立刻出言勸諫,就算不能讓皇帝收回成命,也要讓他知道後果,長點記性,知道這天下間的事,並非能讓他為所欲為——
大瑞計程車大夫,從來不覺得天下就是一家之天下,更不認為自己是皇帝的家臣,反而覺得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自然不願意讓皇帝為所欲為。
所以,有時候的激烈勸諫,非是一定要讓皇帝認錯,而是讓皇帝留下記性,心有餘悸,這樣下次就會有所顧忌,不令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不過,正當滿朝文武醞釀話語的時候,那位定王李鐸接下來的一句話,又將他們的思緒擊得粉碎——
“加邱言為國子監博士銜,令其傳聖人語於學子,彰人間道在興京!”
此言一出,連一直面色沉穩的王甫和馬陽,都是神色有變,目光中流露出一點意外!
而滿朝文武就更是思緒凌亂,覺得今日之事太過離奇了。
說是封賞邱言,卻先將戰功壓下,做出一副要封賞兩次的架勢,隨後予以翰林學士也算是正常,畢竟邱言本就任職翰林院。那樞密都承旨已然有些破格,但聯想到邱言在草原上的戰績,以及兩部兵家典籍,還是能夠理解皇帝的心思的,無非是提拔一名知兵的親信心腹。
但如此一來,翰林與樞密院,已然有些跨界了,如今又加了個國子監,立時就讓事情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的!
國子監,可謂大瑞的最高學府,聚集王朝之內的學子精英。
這些精英,其中的一部分會在未來成為朝廷中堅,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行,無疑會對未來的朝政有不小影響,更隱隱影響天下風氣。
如今王甫變法,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將國子監掌握在手中,推行變法新學,這個手段,和科舉配合在一起,乃是培養新法人才的不二法門。
只有培養出一批與自己理念、主張相同的繼承人,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局面,對此王甫知之甚深,而馬陽也深有感觸。
因而,這新舊兩黨在朝堂上爭鬥,在國子監中也有爭奪,不過,朝堂上爭奪的是“權”,在國子監上爭奪的卻是“心”。
士子心。
將自己的主張、學說,灌注到三觀還未完全建立起來的學子心中,自是有利於日後行事的,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如何去做,就能靠著這些成長起來的學子,攪動大勢。
這個局面下,皇帝卻安插一個人進來,用意就頗為值得推敲了。
國子監博士不是什麼普通職位,雖不是祭酒,但也有了在學子中傳學的資格,邱言雖然年輕,可文成典籍,自成一家,讓他去國子監教授學生,豈非是虎入羊群?
這一點,王甫和馬陽心中清楚。
“皇帝這是要異論相攪?挑撥邱言和新舊兩黨的關係,讓他徹底成為孤臣?”立刻,包括張鏈在內的不少官員,就有了種種猜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