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0章 施公論儒,史書一筆【第一更】,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跟著龐倩茹和王府供奉,她本不是使臣團的成員,之所以離開,是感受到了兵家秩序的變化和百家相賀,這才離城,駕馬北去,才有了後面的一干事情,如今三水之事平息,自然也隨著車隊回來了。
實際上,從大瑞朝廷決定通使,到派出使臣,而今邱言回到定昌,這整個過程,都被後世史家稱為“通使漠北”事件,龐倩茹在那史書中也有著墨,不過沒有出現名字,只是被稱為“安陽侯之女”,發揮了一定作用。
按照使臣名分來算,孟青賓才是主使,他此時還在三水與人商談細節,通使之事還在繼續,不過單從起的作用來看,無疑是邱言更為關鍵,加上他日後取得成就,史家自要著重描寫,更何況,正是邱言一去,才抵定了大勢,定下了基調。
這“通使漠北”一詞,後來也有做事一波三折、但最終如願以償的意思,這是因為史書上,此事被分為了三個部分,其一是誅殺左賢王,其二則是震懾三水部,這第三便是蕩平柔羅左賢王部,簡單的三個標籤,卻有諸多細節,經過史家筆鋒,平實中自有傳奇。
眼前活生生的一切,刻印在史書上的,往往只有一兩句話,功過是非都在裡面,後人評價也在其中,今人豈能不重視。
思索間,眾人來到兵營。
這座兵營不是原來那座,換了地方,營中人氣稀薄許多,氣血不復雄厚——這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大部分兵卒都隨肖嵐北上了。
在楊眾指引下,他們到了片被單獨劃出的營區,營裡處處哀嚎,不時還有慘叫。
走在營帳外面,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血跡。
楊眾就道:“這是照施公吩咐,專門劃出來安置傷員的區域,因太過匆忙,還有不少欠缺。”
“這可不是老頭子我的主意,是狀元公的意思。”施公呵呵一笑,一指邱言,“他在信中提到,說是這樣劃分,能減少疫病,這次過來,兵營裡的陰煞之氣,果然少了很多,顯是大有可為。”
“原來是邱修撰的意思。”楊眾心中一凜,身後幾將也是神色微變,將這個劃分傷營的事情記在心裡。
本來,此事他們以為是施公的提議,都是本著尊重前輩的念頭,公事公辦,現在知道原來是邱言的主意,心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邱言完成兵家典籍,其人雖無戰場戰績,但在理論這一塊,定是有著造詣的,加上斬殺左賢王的決斷,及時通知肖嵐,使得官兵攻破左賢王部的運籌,都使得他建立了一定威望。
至少在定昌軍中,年輕將領對邱言是十分尊敬的。
所以,對於邱言說出的話、提的建議,也就格外上心,把此事牢牢記住,日後獨自領軍,果然都認真施行。
很快,在楊眾等人的指引下,邱言等人到了頂帳篷外面,隔著老遠,就能聞到帳子裡的血腥和惡臭。
“就是這裡。”
楊眾話音剛落,就有人掀開帳簾走出,正是邱言曾見過一面的隨軍郎中。
郎中一下子看到這麼多人在外,驚了一下,待看清楊眾和邱言的面容,又趕緊行禮。
“情況怎麼樣了?”楊眾擺擺手,然後問道。
郎中搖搖頭:“很是不妙,因為撞擊,臟腑移位、破裂,身上的傷口也很嚴重,加上失血過多,已然油盡燈枯,能撐到現在,全憑一口氣吊著,一旦洩氣,也就去了。”
“有勞先生了。”楊眾點點頭,正要說話,卻發現郎中欲言又止,便又問道,“先生可還有話沒有說完?”
郎中躊躇了一下,還是如實道:“裡面傷員不少,不少人受不得亂,我知將軍帶人過來,是進去慰問,可若一下子進這麼多人,怕會適得其反。”
“這樣麼?”楊眾微微皺眉,掃了身邊眾人一眼。
施公搖頭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