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4章 邊城墨香源雕版,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的都參雜著濃厚的軍事氣息,其本身雖然也有來往商人,但主要的職能,還是防禦、保境,而這座代州,並不是兵家所屬,城中店鋪連街、處處工坊,商賈雲集,透露出濃厚的商業氣息。

“這裡的鋪子還真是應有盡有。”看著看著,連燕永傑也看出一點味道出來。

“這個自然,”孟不凡笑了起來,“不光是這些東西,在我孟家的倡導下,這城中對於聖人教化,也頗為下了一些功夫。”

“聖人教化?”燕永傑疑惑起來,他雖是江湖豪傑,對儒學不夠精通,也知道士農工商之說,行商走貨固然能賺不少,世人也都知曉,但嚴格來說,在世家大族來看,都是有辱斯文的,就算是做,也是在暗地裡進行。

這代州城,一看就是商賈當道,和那聖人教化,理應是半點關係都連不上的。

注意到其人表情,孟不凡微微一笑,露出一點得意之色,朝街角一處指了過去:“兩位請看,這裡就是宣揚聖人教化的源頭之一了。”

他所指的地方,是座看上去頗有規模的閣樓,樓前招牌上寫著“銘筌”兩字,待稍微靠近之後,就能聞到一股油墨香氣。

“這是……刻書館?”看著那樣子、聞著空氣中的味道,燕永傑就知道了跟腳。

所謂刻書館,如其名一般,是刻印書籍的地方,其實就是雕版印書局,將一本本典籍,刻印成雕版,大規模的刊印。

這名字也有著歷史緣由的。

在雕版印刷術還未出現之前,其技術並未被集合起來,而是分散於各行各業,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刻字、刊章和印刷。

在各種器物上刻字,自古就是文明傳承的載體之一,從最早的龜甲,到後來的青銅器,以及竹簡,越發成熟。

而印章的歷史同樣悠久,從皇室的璽,官吏的印,到彰顯個人的小章,乃至道教傳承所用的符印,無論是人道還是神通,都在不斷的充實和發展,這其實就是最原始的雕版。

在刻有文字的木、石板上刷墨印物,便被稱為印刷,這裡面又分成了刊印和拓印兩種,各有千秋。

任何一種技術的發明和發現,都不可能是靈光一閃的,哪怕是氣運垂青之人,也不可能憑空就製造出足以扭轉人道格局的東西,無一例外的需要經過漫長的準備和積累,只知一蹴而就的革新,而忽視腳踏實地的學習、借鑑,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只有契機到來,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展現出人道光輝。

這個契機,有時候甚至來自星空彼岸、其他部洲。

刻字、刊章和印刷,這三種技術,都不能稱為印刷術,但若沒有它們,印刷術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邱言曾在史籍的春秋筆法中看出一點端倪,知道印刷術出現的時候,其實引發了人道的驚濤駭浪,其中還隱藏著腥風血雨,若非後來世家勢大,與道門聯手,這股驚濤怕是要摧毀很多東西。

即便如此,技術發展到如今,有些事再也難以迴轉,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寒門崛起。

本因書籍孤本等限制,很難獲得知識的寒門士子,命運慢慢有了轉機,整個階層逐漸壯大,與科舉制度配合,隱隱在朝堂上醞釀出一股大勢,只是尚未擴散。

當然,這同樣受制於雕版印刷本身的缺陷,雖然方便,但每書雕印一版,工作量繁重,對技術和監管的要求也不低,碰上那些浩如煙海的厚重典籍,甚至要花費幾年時間,才能成版。

再加上一些世家大族有意掌控輿論,提高手寫真跡的價值,貶低雕版刻印的位格,才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自身對知識和學問的壟斷。

不過,這種壟斷,本就有著豁口,那就是各個學派的書院,

對於有著聖賢之學傳承的書院,縱然是世族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