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章 論禮,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此一來,卻是讓邱言心中不快,他雖不願靠著文會傳播虛名,卻也沒打算成了旁人的墊腳石。
“崇禮書院以禮為名,兼習孫聖之學,如今看來,卻是本末倒置。”
邱言搖了搖頭,直視高松:“孫聖曾言,人生而有欲,爭欲而生亂,是以制禮義以分之,養人慾、予人求。禮本不是空泛形式,而是調解資源的手段,到了你們口中,卻似成了真理,不能有片刻違背,這就好像是發明了鋤頭,不去耕地,反而供起來一樣,若崇禮書院只有這等見識,就太讓邱某失望了。”
人因為慾望,而生出紛爭,慾壑難填,世間難靖,所以要有秩序去約束人心,節制慾望、供給需求,使得人道不至於失控、枯竭,這便是邱言心中的“禮”。
這是一種規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這也是他在研讀孫聖著作、體悟聖賢精神後的結論,結果到了崇禮書院眾人的口中,卻成了一種形式,用來確認“心誠”。
說完這些,邱言朝高松拱了拱手,轉身就走,竟不多言一句。
“這人……”
崇禮書院的門人弟子面色陡變,為首的高松卻只是搖搖頭,笑道:“他這是故作驚人之語,這樣的人,我不知道見過多少,想憑著旁門左道成名,不足為奇。”
他轉頭問身邊的人道:“這人是哪個書院的?可有人認識?”
聞者都是搖頭。
高松便又道:“這就是了,看樣子,此人並無資格拜入哪家書院,才不知禮儀,他所說的那些雖然有理,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自己的行為都掌控不了,又怎能領悟更深奧的道理?觀其言行,是個狂徒,想抓住了文軒品評的機會,爭上一爭,我等如果和他計較,就中了他的計謀了。”
“原來如此,還是師兄看的透徹。”幾個人仔細一想,都覺得高松說的在理,但心中畢竟還有那麼一點不快,忍不住朝著邱言投過去不善目光。
就連那高松,在說完這些話後,表面上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實際上,卻是深深的看了邱言一眼。
無論如何,他必須維持住自己的氣勢、風度,不能在學術上落於人後,況且,他自問在年青一代中文不輸人,就算邱言有一定來頭,也自不懼。
“邱兄,如何?這崇禮書院的人,不好打交道吧?”看到邱言回來,徐繆迎了過去。
曹進也走過來,嘴裡說著:“曹某自幼聽力不錯,隔著老遠都能聽到老師講學,實不相瞞,那高松正說邱兄你故作驚人之舉呢。”緊接著,他就把高松的話給說了一遍。
邱言啞然失笑:“這高松是要借題發揮,不說自己對人過苛,反倒說我沒有自控,自來讀書為學,先要正己,然後教人,高松自己尚做不到舉止有禮,我向他討教,他不以禮相待,卻居高臨下的斥責,現在又要求旁人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古則,這是個寬己嚴人的人。”
曹進若有所思,最後卻道:“邱兄說的在理,發人深思,不過最好不要宣揚出去。”
“哦?”邱言先是一愣,跟著點了點頭,明白過來。
實際上,儒家之“禮”,在至聖先師、亞聖的倡導下,多歸於道德自律和道德情感範疇,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這也是方才高松指責邱言的言行,旁人認同的原因所在。
不過,孫聖之說,卻超脫了這個範疇,轉而演化為外在秩序和剛性法則,他的學生、弟子便以此為框,完善了法家,但這也是孫聖被人詬病的一點,隨著亞聖升格,其人學說,越發受到貶抑。
邱言正在思索,門邊卻是突然有人叫了他的名字——
“邱言!你果然來了……”
這聲音清脆,邱言不用回頭,就猜出了說話人是誰,果然,沒過多久,一身男裝的韓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