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6章 八方來圍,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舉動,是要用實際行動打破文網的氣勢,加以試探——
從黑煞在天上蔓延開始,文網就在蓄勢,之後種種所為,更是一步步增壓,不光震懾了一眾東華的大儒和宗師,也在提升文網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現在,複合意志出面,提出要小懲大誡,一旦如願,文網在東華可以說是落地生根了,就算日後各家學說想要打壓、衝擊,也未必能有效用。
所以,在這立足未穩之時,若是以行動打擊,或許會有奇效。
可惜,不等老儒真將意識退出文網,就有文思衝擊過來,充斥四周,頓時秩序流轉,格外濃郁,竟將老儒意識的退路給堵住了!
這不是用神通去攔路、逼迫,而是單純透過秩序共鳴,引動了老儒心頭的文思之意,使得其人無法令意念迴轉現世!
說到底,是血獄投影中,有人所學與這老儒相似,部分思想重疊,以秩序牽動意識,方能做到這點。
對此,周東義等人先是一愣,隨後也看出了緣由,更多的卻是驚訝。
“沒想到,異洲來者裡面,所主張的學說裡面,居然有和蔡伏所學接近之人,這也太巧了,如此一來,秩序共鳴,倒令他無法抽身了!”
念合秩序,能帶來諸多便利,但也使得大儒、宗師們的意識,與所合的秩序有了緊密聯絡,正因如此,當他們的意識受到干擾時,秩序會自然而然的匯聚過來,但反過來,如果秩序受到了影響,相應的意識也難以獨善其身,也會被牽扯。
這本就是相互的過程,不過,尋常的大儒,幾時會遇上自身秩序被引動的情況?
如今,這名為蔡伏的老儒,在自身秩序被引動之後,面色一變,顧不得其他,調動起文思去試著平息、穩定,而對面的血獄諸賢中,有名身著儒服的中年人邁步而出,正催動文思,引動一道秩序,和蔡伏所屬的那道秩序對峙。
頓時,思想碰撞,火花四濺。
觀此情景,周東義等人立時明白了深意,就道:“這是生生逼著蔡伏和他論道,不拿出一點本領都不行了,只是在試探蔡伏的同時,他自己的所學,不也要洩露出來……”
不過,人群中的議論還未結束,那中年儒生後面又走出三人。
這三個人的模樣、年齡各有不同,散發出的文思氣息也有差別,內裡卻有相像之處,都將那文思喚起,又是三道秩序匯聚過來,竟也與那老儒蔡伏的所學相似。
秩序相合,與中年人呼應,使得氣勢大漲,對面的老儒節節敗退。
立刻就是四對一的局面!
“怎麼回事?會有四人與蔡伏所學相似?未免也太巧了一點吧?”這下,有人預料到一點事情了。
隨即,就有幾名大儒運轉文思精神,要抽身退去,旋即就是七八道相似的文思從四周聚集過來,調動秩序之力,喚起想要離開之人的秩序,將之遲滯,使之僵持,難以成行!
這一幕,使得不少東華之賢,看出了不妙。
打算離開的幾人,更是露出驚容:“連我等所學都有相似之人,難道真個是處心積慮,早就探查清楚了,我東華人道的傳承特點?這才傾巢而來?”
世間的道理,其實殊途同歸,在某個部洲顯化的大致相同,只是用來描述的語句不同,由此也衍生了不同流派,但難免就有接近的,可人力有時而窮,兩個部洲間,有幾道學說相似,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可以推之為巧合,但若是東華洲隨便一道學說,對面都有三四人與之相應,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了。
這東華洲的大儒、宗師們,自是不會想到,血獄文閘道器押著多少賢人,來自個個部洲,橫跨幾千年時間,所學駁雜,自然涉及極廣,這不是他們愚蠢,而是沒有足夠資訊推算、推測。
到了這個時候,周東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