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9章 文治武功,留待封神,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疆拓土,擊敗北疆強敵,這樣的武功,可謂輝煌,若是經過史家潤筆,後世或許會將這李坤看成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
當然,史書上的皇帝,往往有著自己的標籤,一般而言和他們的實際性格,是有著出入的,但功績不可抹殺。
所以,魏公公的這句恭維,並不是奉承,而是實情,他也真心希望邱言能將五沼之地併入大瑞版圖,再添李坤輝煌!
不過,對於這些,李坤卻看的很開,就見他笑道:“照邱卿之說,要絕沼患,不是一兩年的功夫,想移風易俗,更需要漫長時間,朕未必就能看到,但只要能平息,終歸是好的,也算是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安穩局面,朕可以瞑目!”
“請官家不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魏公公聞言,立時焦急起來,語中甚至忍不住帶了一點責備。
李坤也不以為意,笑了笑,轉了話題:“先不說這些,而今劍南兵改初見成效,沼地局面也有了變化,再有一年半載,朕就可以調邱卿回京了,到時又是一番景象,大伴可都安排好了。”
“官家放心,京中佈局已然完善,眾臣、世家大族的言論,都可知曉。”
“這就好,朕不希望到時再被掣肘,對了,這封奏摺讓人收好。”說著,李坤將手中奏摺放在桌上,話鋒一轉,“祭天大典安排的如何了?”
魏公公又道:“萬事俱備,只等柔羅酋虜送到,就可進行。”
李坤點點頭,接著說起一事:“朕要冊封灶公神人,這事已經通知道門了麼?”
魏公公就回道:“幾位供奉都說要稟明師門,讓師門之人過來觀禮。”
“這樣就好,總不能太冷落了神人,那神人對朕有再造之恩,不可怠慢,”李坤說著,嘆了口氣,“可惜,母后與宗正不同意在祭天大典的時候冊封神人,不然就不必操心這些事了。”
這些話,於公乃是國祀之重,於私是皇帝的自傢俬事,魏公公雖與皇帝感情深厚,也不方便輕易置喙,便就低頭不語。
李坤說了兩句,也就收口,回到桌邊,重新看起奏摺,但看著看著卻皺起眉頭。
“嶺南道的奏摺越來越古怪了,所有人都眾口一詞,發動了那麼多的力量,居然找不到白蓮妖教的餘孽,也算離奇,按理說,就算抓不住匪首,也該能夠找到一二嘍囉。”說話間,他抬頭看向魏公公。
“老奴也接到了那邊的情報,同樣沒有提及妖道餘孽的下落。”魏公公這般回應,對於這一點,他心裡也很奇怪,正著手調查,在沒有出結果前,肯定不能妄議,更不能輕易告知皇帝,因為皇帝的一念之差,就有可能引起一連串的後果。
“其實,朕覺得整個嶺南道的官場,最近頗為奇怪,他們的那些手段,朕心知肚明,時常會有要官要錢的事,不要說妖道餘孽,就算沒有餘孽,也會找出一些餘孽,可這幾年卻好似變了性子,不僅不再向朝廷苦窮、跑官,反倒是一個個都似安坐生根,踏踏實實的在那邊為政。”
說到這裡,李坤自嘲的笑了笑:“這也是諷刺,官員安心做事,朕反倒要懷疑起來了。”
魏公公趕緊解圍道:“官家的擔憂,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不可能人人都如邱學士一樣。”
主僕二人的對話持續了一會,李坤就再次投入批閱奏摺中,與此同時,在朝廷內外,也流傳著有關南北的訊息。
北邊的訊息,乃是上次安置使逼反幾部的後續,說是朝廷派了欽差過去,撤職拿辦,然後安撫草原牧民之心,又宣佈了朝廷的意思,轉而要用邱言所呈奏疏之策,並且正安排人手。
只是,這邊訊息一透露,北地的三水部等部族居然主動有了回應,說是願意配合,令一場有可能波及甚廣的叛亂,靠著邱言的名字就消弭無形。
南邊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