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9章 朝堂君臣疑,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就要離去,卻要給皇兒留下一個難以平息的禍患?也要讓朕在青史上留下惡名。”
這念頭在李坤腦海中閃過,令他越發著惱,忍不住就出聲說道:“那白蓮教的逆賊,不是很早以前就被消滅了麼,怎麼……”說著說著,李坤自己就停下話語,他已然想起,說白蓮教只剩餘孽的,正是那嶺南道的奏摺。
這麼一來,無異於賊喊捉賊。
“現在看來,嶺南道從上到下,怕是很早就與白蓮教有著聯絡了,他們的奏摺……”李坤越想,越是感到氣悶,又覺得這事實在難以置信。
好好的朝廷命官不當、大好前途不要,卻去做反賊、逆賊,那十多年寒窗苦讀才換來功名利祿,說扔就扔,未免太過離奇了。
跟著,他又想起這幾年以來,嶺南道遞上來的奏章是何等古怪,更不要說,那些個官員,都彷彿轉了性子,不願意升遷,安坐地方。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這哪是不願意升遷,分明是早就存心,要將朕的江山啄一個洞,來供他們棲身!”
說到這裡,李坤目光掃過群臣,沉聲道:“這事非同小可,嶺南道官員的罪名要加重處理,不可放過一人,另外,當務之急是平息叛亂,對方派出了四路大軍,分明就是挑釁,要立即調動北疆精兵過去,將之盡數撲滅!”
說到這裡,他咬牙切齒的道:“朕就不信了,柔羅人何等兇殘,都不是我大瑞官兵的對手,他白蓮教這般藏頭露尾之輩,又如何能成得事來,竟然還分出四路大軍,打出北伐的旗號……”說到後來,李坤忍不住冷笑起來。
“陛下。”
這個時候,下面有人出聲,就見宰執之一的許應一出列道:“還請陛下能憐惜民力,白蓮教造反,嶺南道整個官場都隨之而動,本就是不合常理之事,內裡必有諸多隱情,再說四路大軍,實乃我大瑞兵卒,豈能自相殘殺。”
這許應一接替張鏈入了政事堂,代表的是大瑞傳統世家的利益,嶺南道在很久之前,還算邊疆荒涼之地,但經過幾個朝代的更替,北方戰亂的時候,大量計程車族南遷過去,充實其中,漸漸構建起南方世家。
而後,江南漸成富裕之地,江南世家也因此富甲天下,嶺南雖在江南道以南,但也算是南方世家的組成部分,其內成員多有在當地任職者,而胥吏、功曹更是不知凡幾。
有著這樣的情況,許應一,又怎可能放任李坤給嶺南官僚定罪,必然是要上來阻擋的,只不過在說法上,自是要有一套說辭。
但李坤也不是當年了,眉頭一皺,就明白了許應一的打算。
不過,不等李坤再次開口,樞密副使耿赤也出列道:“還請陛下明鑑,北疆初平,諸軍尚要威懾草原諸部,時有北上掃蕩之舉,若是此時調動,難免顧此失彼,況且,臣思逆賊之兵,恐有蹊蹺,當先查明才是。”
這話說的頗為委婉,但李坤也聽出了話中含義——
北疆精兵,經歷一場大勝,卻不好調動,一來是要震懾北疆,二來,則是出於戰功分配方面的考量,再者來說,四路兵馬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實是朝廷的官兵,被白蓮教策反了,派兵過去,有自相殘殺之嫌。
可明白歸明白,又哪裡能順氣?
“這關鍵時刻,國朝出現危險,居然無人能夠為朕分憂!”他看著滿朝文武,卻想起了一個不在這裡的人。
“皇上,臣覺得,當遣使過去,先將事情弄清楚再說,若能兵不血刃,無疑儲存了南方元氣。”這時,蔡闕也出面說來。
他也是政事堂中的一名宰執,從御史而來。
御史臺,並非單純的中央機構,在地方上也有分支,如當年的劍南御史李琦,就曾和邱言有過接觸,其人最近也成了新黨骨幹。
這次嶺南叛亂,御史系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