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0章 心即真如!【第一更】,道果,戰袍染血,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的心底,為一國之文化。
與之相比,佛教作為外來之道,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水土不服。
無論是立教的三觀,還是沙門倡導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俗,都與中原截然不同。
要知道,在那竺坨蘭,佛教徒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一入沙門,就算是面對世俗的父母,都再也不需要跪拜,有的時候,反而可以接受父母的跪拜。
這並不是貶低,只是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原人看來是很難想象的。
面對如此情形,三僧各有主張。
為首的空慧,主張與儒道相論,要用堂堂佛法,去折服他們,進而傳播,到目前為止,大梵寺一脈所走的,就是這麼一條道路。
不過,這條道路並不容易,蓋因中原學派眾多,諸家或顯或隱,流傳甚廣,更揹負傳承之責,沒人會輕易改弦易張。
而那空性,則主張走上層路線,即透過人脈,將佛教傳播到王朝的上層,甚至做出適當更改,來遷就權貴,最終透過統治階層的力量,強行扭轉中原的祭祀和傳統。
只是,這條路也不好走,作為王朝基石的官僚階層,排斥方外之術,本身多是儒法傳人,即便學佛,也只是作為修養心靈的輔助手段,不可能拋棄一切,為佛門奔走。
是以,發展到如今,空性最多影響些勳貴子弟,但這群人的影響力多在軍隊,管控更加嚴格,同樣不會放任外來教派傳播。
三人裡的最後一人空義,則是主張言傳身教,透過在民間行走,引領普通民眾,從而潛移默化的傳播佛光。
這條路看上去簡單,可天下何其廣大,人口眾多,這般流傳終究只是微末,不過在空義看來,傳法尚在其次,重要的是接引眾生,哪怕只有一人願意皈依,所做的一切都有價值。
三僧的三種主張,各有不同,但傳播佛光的想法卻是一致的,若有方法能令佛教迅速傳播,自然不會反對。
歸根結底,中原講究一個名頭,名正則言順。
那空慧的主張,與儒家、道門辯論,就是為了確立這麼一個名頭,定下正名,才能不被斥為歪門邪道。
空性的方式,同樣是透過掌握話語權的一群人,去定下名聲、名頭。
至於空義的方法,則是透過民間的口耳相傳,去慢慢匯聚大勢,這種方法有利有弊,一旦紮根,則根基穩固,但稍有異動,就可能被朝廷注意,加以防範。
不過,定下名頭的方法有許多,如果有聲重之人承認,同樣能有幫助。
邱言的這列字看上去簡單,但其中蘊含佛光與儒言,釋與儒只要境界足夠,都能清楚的品位出深意,對在士林學圈傳播,有著不可估量的幫助。
“這邱言從前應該沒接觸過我佛,只是略微沐浴佛光,寫出的字中,就隱隱有佛性閃爍,此乃慧根深種的表現,此人或許是弘揚我佛的關鍵!”
就三僧想法興起的瞬間,冥冥中的一點因果產生了變化,大梵寺的未來隱隱顯現,山門震盪,諸多真言之力從八方匯聚過來,竟而落到了邱言魂中!
“嗯?因果牽扯,竟令佛門真言降臨,看來我這句話,果然是找到了那一點縫隙,也不枉在短短時間內,就將那神靈身中的佛光,解析大半!”
瞬息之間,邱言渾身充滿了難言感受,飄忽、舒暢、通達,彷彿只要定下念頭,就能堅定意念、盡掃沉迷,只要動彈念頭,就能種種法生、種種法滅。
“心即真如,這便是真言之能?能讓肉身也享香火之威!”
只是稍加體會,邱言就明瞭這點真言之力的效用,果真類似香火,尤其親身感受後,更是意識其中玄妙。
香火只能神享,化為神力、心念,能成人不能成之事,而這真言便是血肉之身一樣能夠承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