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乾隆皇帝再下諭示
農家三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乾隆皇帝再下諭示,清朝第一貪和珅是怎樣上位的,農家三少,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柴大紀駐守的諸羅縣城被林爽文的起義軍圍困,起義軍不分晝夜,連日攻打這個兵家之地。
攻下諸羅縣城,拿下臺灣府城就是甕中捉鱉,指日可待的事情。所以,林爽文加緊了對諸羅縣城的進攻,火力也很兇猛。
駐守在縣城內的柴大紀,已經開始出現斷糧斷軍餉的窘迫狀況。他派人殺出重圍,去向臺灣府城的常青大將軍請求派兵支援,解救諸羅縣城之圍。
常青接到總兵柴大紀的求救信,就派總兵魏大斌、遊擊藍玉前往諸羅縣城支援柴大紀解圍。
魏大斌和藍玉率領兩千多士兵前往諸羅縣城,結果魏大斌和藍玉率領的隊伍到中途的時候,被林爽文的起義軍攔截。
魏大斌和藍玉不敢和林爽文的起義軍交戰,在起義軍的猛烈襲擊下,不敢戀戰,率領部隊掉回頭,返回臺灣府城。
柴大紀聽到常青的支援部隊中途受到林爽文起義軍的打擊,不敢交戰,又返回臺灣府城。
柴大紀頓感失望,他的守城壓力陡然增加,一肚子苦水無處訴說。
面對臺灣越來越嚴峻的形勢,常青深感剿滅林爽文的起義軍並非易事,他們現在所處的情況越來越對他們不利。
常青只能繼續謊報軍情,欺騙乾隆皇帝。他再沒有別的辦法了,只有欺騙,才是他唯一的選擇,可謂死豬不怕開水燙。
騙一次是欺君,騙十次也是欺君,效果是一樣的。如果乾隆皇帝知道了,無怪乎就是犯欺君之罪,殺頭罷了。頭跌了也就是碗大的個疤,唯一可能冤屈的就是被株連九族,被流放處死的親人們。
六月初,起義軍莊大田率軍猛攻大營,致使鳳山東港、諸羅笨港以及鹽水港都被起義軍佔領,造成清軍糧路不通的敗績,清軍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
針對清軍被林爽文的起義軍打得如此狼狽不堪的情形,常青卻厚臉無恥的給乾隆皇帝上奏說:臣等分派將弁,一面分路截殺,一面悄悄地奔赴桶盤棧堵御,殺賊一百餘人。
常青固守城池,貪生怕死,不敢出城與林爽文的起義軍交戰。他卻在給乾隆皇帝的奏摺上欺騙皇帝,為自己辯護開脫。
他說:賊寇圍攻鹽水港,看似好像是切斷諸羅縣城的糧草供應道,從而達到攻佔諸羅的目的。其實則是障眼法,他們的真正目的是覬覦臺灣府城。
臣等紮營府城以南,未做移動,靜等皇上派來援兵,只要援兵一到,我們就可以相機剿滅匪寇。
常青的奏摺很快就傳到乾隆皇帝的手上,常青以為第一回瞞過了乾隆皇帝,第二回也應該沒問題。誰知,這一次乾隆皇帝沒有老眼昏花,他的法眼卻變得雪亮。
乾隆皇帝看完了常青的奏摺,一眼就看出來他奏摺的端倪,明白了常青的真實意圖。
乾隆皇帝立即對常青的這一奏摺做出新的批示。
七月十二日,乾隆皇帝降旨,要求常青在總兵、副將內選擇一個有勇有謀的人,駐守府城,堅守營盤。常青在剩下的人員中挑選精銳士兵,組成隊伍,由他本人親自帶領這支精銳部隊,同侍衛、章京、將備等人,直奔諸羅城,會同柴大紀,裡應外合,解諸羅城之圍 ,最後消滅林爽文。
乾隆皇帝的聖旨中,對常青的不滿情緒已經溢於言表。
乾隆皇帝在諭示中還說:鹽水港在諸羅縣城之南,笨港在諸羅縣城之北,都是運送糧草的重要通道。現在兩港都被匪寇佔領,糧草運輸受到極大威脅,諸羅縣城形勢更加急迫,守住諸羅縣城的任務更加艱鉅,務必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
林爽文匪寇搶佔這些運糧要道,可見匪寇的狡猾和姦詐,當然匪寇能夠佔領這些運輸糧草的要道,與我們的援臺大軍也有極大的關係。我們援太大軍,都畏懼匪寇,畏縮於府城,不敢主動出擊打擊匪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