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紫禁城
青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紫禁城,我,大明長生者,歷經十六帝,青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女去了新皇宮。
……
半個多時辰後,一行人來到新都——紫禁城。
望著正前方的午門,三女驚歎不已,“好大,好氣派。”
的確夠氣派,花了那麼多錢,又有那麼多能工巧匠設計規劃,建造的工匠不計其數,算上徭役、勞力,近百萬人,迄今為止,已耗時近十年。
一磚一瓦一石板,都是勞動百姓的結晶。
皇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雖然還不夠精緻,卻十分壯闊大氣。
午門一共五座門,最中央的正門只有皇帝能走,就連皇后、太子,也只有在大婚進宮、受冊封時,才有資格走;
除此之外,只有取得成績的狀元、榜眼、探花計程車子,在出宮的時候,能有幸跟著皇帝走上一次。
正門東側的門,是文武百官的入宮路徑,西側的門是宗室王公入宮路徑,儘管沒有完工,李青也不想犯了忌諱,領著三女從東門進入皇宮。
進入午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五座金水橋,與午門五門對應,正中央的金水橋,又寬又大,石橋上雕刻著真龍、祥雲,是帝王專用御道。
下面的金水河還未引入河水,工匠們正在做著收尾工作,好不熱鬧。
奉天門,僅是殿前廣場就佔地數十畝,著實夠大。
工匠們正在清理積雪,為後續鋪設石板做準備,這時代沒有批次式生產線,每一塊石板,都是純手工打造,可以想象光是這殿前廣場,就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李青不禁感嘆:難怪,海上貿易收益頗豐,仍填不平建都的窟窿,在這時代建這樣一座皇宮,是真他娘燒錢啊!
別的不說,就拿最中央的那座敦實金水橋來說,僅是運送石料、雕刻,就不知要耗費多少精力。
對於新皇宮的規模,李青並未露出太多意外,因為這地方他來過。
不過,雖然規模一樣,但現在的皇宮,和後世的故宮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給人的感覺更為震撼。
三女驚歎連連,這麼大的建築群,著實突破她們的想象。
奉天門前,兩座石獅子高一丈有餘,頂得上兩個成年人的高度,威武不凡。
進奉天門,到奉天殿,但奉天殿作為皇宮最重要的大殿,其建設進度最是精細、考究,只建好了小半,並沒啥看頭。
李青帶著三女繼續往裡走,一座座殿宇聳立,朱漆高牆琉璃瓦……無不散發著工匠們的智慧結晶。
逛了小半天,連皇宮的五分之一都沒逛完,臨近傍晚,四人才返回燕王府。
回到住處,三女仍驚歎連連,問李青明兒還能不能去看。
李青已經得到參觀許可,自然無有不允。
晚上,李青接到召見,去了閣樓見朱棣。
“紫禁城如何?”
“很氣派!”李青笑道,“盡顯皇家威嚴。”
朱棣臉色露出一絲自得,欣然道:“再過幾年就能完工了,運河也到了收尾階段,以後大明的京都就在這北平了,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千秋萬世,永垂不朽!”李青附和,朱棣這話倒也沒錯,北平自他之後,還真就成了華夏的京都。
朱棣這一舉動,造就了後世的繁華大都市。
而北平,也的確符合做京都的條件,左環蒼海,右擁太行,內跨中原,外控朔漠,只是眼下還比較荒涼。
畢竟在這時代,北平是苦寒之地,氣候寒冷,且環境不好,每年都會來幾場沙塵暴,生產力、經濟也低下,遠比不上金陵。
朱棣對紫禁城的建造很滿意,輕笑道:“等遷了都,朕也享享清福。”
“皇上,到時候遷都只怕是困難重重啊!”李青嘆道,“文臣武將的家,幾乎都在南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