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0章 嶺南羽士,武俠:師出少林,天魔聖,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時,嶺南羽士的聲音傳來,道:“天下間的事,大多是以訛傳訛,朱元璋為人狡猾,雖當不得英雄,但也不失為一代梟雄,他能得到天下,也並非全靠奸詐。當年之事,老夫不想再提。言盡於此,你等趕快離開。”
段淳風見他不肯“上道”,哈哈一笑,道:“前輩若能忘懷當年之事,你老又何必在此苦研‘焦尾琴’?”
此話一處,嶺南羽士和方劍明都是大吃一驚,嶺南羽士所驚者,乃段淳風怎麼知道他所彈的是“焦尾琴”,方劍明則是驚奇“焦尾琴”的出世。
“焦尾琴”,傳為東漢文史大家蔡邕所斫,來的琴聲,妙比仙音,因此琴琴尾留有燒焦的痕跡,故名“焦尾”。南北朝時期,為齊明帝獲得,珍藏宮中,可惜,自此之後,消失無蹤,久不現人世。
方劍明在斷崖下的時候,曾在爺爺文若望書房中的資料中得知一些有關“焦尾琴”的傳聞。他懷中的“藍潮簫”,論名氣,是比不上“焦尾琴”,但在隋朝之前,兩件寶物曾有一段時間被一個叫做公孫亮的所得,到了隋朝初年,“焦尾琴”不知所蹤,“藍潮簫”為一個精通音律的胡姓武林高手所獲,並把蔡文姬的琴曲“胡笳十八拍”改編為簫曲,流傳後世,最後落到了文若望手中。這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親,兩父女均是大琴家。
方劍明雖然精於吹簫,但至今無法弄懂改編後的“胡笳十八拍”,如今聽說嶺南羽士所彈之琴就是“焦尾琴”,他多麼希望嶺南羽士能彈奏一曲“胡笳十八拍”,好讓自己從中體會到一些東西,可惜的是,嶺南羽士並沒有如他所願。
“‘焦尾琴’失傳多年,你又不曾見到老夫所彈之琴,怎敢斷定它就是真品?”嶺南羽士冷冷的問道。
這次,輪到聖母說話了,只聽她冷冷一笑,道:“四大名琴中,‘號鍾’宏亮,猶如鐘聲,早已不現人世。‘繞樑’餘音不斷,楚莊王沉迷其中,後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捶之,已成絕響。‘綠綺’為司馬相如所藏,哼……”頓了一頓,接道:“此等公子哥兒竟用它來勾引卓文君,豈能比得上前輩手中之琴?前輩倘若借琴一觀,晚輩定能辨別真假。”
方劍明聽她如此“侮辱”綠綺琴,不知怎麼回事,竟隱隱有一種同情。她若不是被父親和依怡姐的父親傷害過,又豈會說出這番話來?
嶺南羽士“哈哈”一笑,道:“天下七絃琴之多,數不勝數,焉知老夫所彈之琴不是那唐琴中的第一神品‘春雷’?”
聖母道:“‘春雷琴’乃宮廷之物,只怕就藏於皇宮某處,怎會流落民間?”
嶺南羽士想不到聖母竟也是一個“行家”,問道:“丫頭,你是何人?”
聖母道:“晚輩方蘭。”
嶺南羽士道:“老夫問你師承何人。”
聖母當然不會把她出身“仙人谷”的事情說出來,想了一想,道:“晚輩白蓮聖教。”
嶺南羽士“哦”了一聲,道:“原來是韓山童的傳人。”頓了一頓,道:“不錯,我所彈之琴正是‘焦尾’。本來,依照你們的行事,老夫本該懲戒,但老夫修養多年,不想再造殺孽。老夫若立刻趕你們走,又未免不近人情。你們跟老夫聽好了,誰敢踏入這座山頭一步,老夫必殺之。”
話罷,便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伊藤次郎聽了,臉上微微一怒,段淳風壓低聲音道:“伊藤君,稍安毋躁。”
揮了揮手,八人轉身而去,方劍明與白依怡悄悄跟上,但兩人都不敢過於靠近,走了一段距離,才聽伊藤次郎沉聲問道:“難道我們就這麼算了不成?”
段淳風笑道:“當然不會,這老兒沒有趕我們走,我便有辦法讓他聽我們的。”
聖母道:“你想讓我們四個用琴聲來激將他?”
段淳風點頭道:“不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