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比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頁,孽徒,放開為師後頸,烏爾比諾,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投筆從戎之事自古有之,不算稀奇,可帶著黃冊來應徵的,滄浪卻是聞所未聞。他當下在心頭紮了根刺,但也不明言,只道:「公子因有所求欲見王爺,孰不知王爺也是為著同樣的事,要召見公子。」
此言一出,就連封璘也不自覺側目。那常善德愣著道:「你是說王爺肯納我在身邊了?」
「咳咳、」王朗飲茶不備,嗆出了聲。他在封璘隱而不發的怒瞪裡,忍笑別過了臉。
「是許你入伍,」滄浪同是一哽,糾正常毓道,「公子身在紅塵十丈,心藏俠義萬方,為的不過是盪清倭患,還閩州鄉裡一個安寧太平。眼前便有個機會,能讓公子如願以償。」
常毓眼前一亮,問:「什麼機會?」
滄浪接過封璘遞來的茶盞,佯裝看不見他在寬袍下示好的小心思,借著飲茶的動作,無情地抽回了被他拿捏住的袖口。
「鴛鴦陣,公子可曾聽令尊提起過?」
常毓一怔,茫然地搖了搖頭。
從封璘自請赴南洋開始,滄浪無一日不在思索抗倭之道。他對南洋水師的弊端看得清楚,同時也明白,馭鯨不適合大軍作戰,破局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種能讓水師快速適應陸地戰的方法。
滄浪點燈熬油翻遍了翰林院的半壁兵書,最後終於得出了答案——鴛鴦陣。
「精銳倭寇最擅長的兵器是刀劍,長處在於輕巧靈便,利突襲。我查閱了慶元三十三年以來與倭寇交戰的全部軍報,發現軍隊登陸以後往往來不及結陣,便遭人伏擊側翼。常家太爺自創的鴛鴦陣曾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與倭寇的交手中斬獲數捷,這些在兵史中都有記載。」
滄浪飲了口茶,清一清嗓,道:「可是關於這幾仗的詳實,史書沒有記載完全,傳統二十五人的編隊是拆是合,狼筅規制幾寸,長槍是去是留,倭賊應變更勝以往,數年前的陣法是否仍適用。本官需要有人復刻鴛鴦陣法,而這件事情除了常家,旁人幹不了。」
一席話匝地,他是這樣氣定神閒,廳堂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原本在這群行伍粗漢眼裡,滄浪充其量算是骨雋文臣,白得像瓷,眉眼又穠麗像畫,那眼角弧度總是挑得剛剛好,讓人難以想像他可以在噙著笑時殺伐決斷。此刻葉空中漏下的樹影,翼然曳在滄浪身後,彷彿將軍的戰袍,氣度無兩。
常毓眼中早已放出光來,他拋下了封璘,振奮道:「太傅大人的意思,是想引用我常家陣法,訓練南洋水軍?這當然好!只是——」
語氣倏爾遲頓,常毓躊躇著道:「只是自打楊大人殉國以後,父親就下決心再不涉朝堂事,要請他老人家出馬,恐怕沒那麼容易。」
對於這個回答,滄浪並不意外。他知道常敏行與前任欽安縣令楊大勇曾為忘年摯交,兩情莫逆,也正因為這樣,城中糧草不濟之時,常家方肯傾囊相助。
然則人已作古,焉知情分安在,滄浪不能把希望寄託在一個虛無縹緲的「情」字上,在交談中,他察言觀色,大抵摸準了常家公子有點痴又有點傲的性子,就試探著勸。
「何必老將出馬?鳳毛濟美,後生可畏。聽聞公子在軍陣數算上亦有鑽研。既然令尊志不在此,那麼公子為何不能革故鼎新,一展拳腳抱負呢?」
言下之意,是他這便答應了常毓入伍的請求,並給這怪才安在了適當的位置上。常家公子喜到極致,蹶然站起來一拜再拜,笑出了一口齊整白牙。
「晚生謝過大人!鴛鴦陣法的事,善德自當全力以赴。哦對了,公廨外囤放了十來車糧食,本是為勞軍所用。可之前幾次王爺都堅執不受,這回無論如何,也請太傅代為笑納。」
看不出這小公子還挺會投其所好,滄浪心中又是一酸,尤其當他臨去時,沉默寡言的封璘突然出聲:「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