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鄉飲酒禮
常青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5章 鄉飲酒禮,從龍救駕,朱元璋非要給我封王!,常青椒,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話是個坑,李善長故意這麼問,如果朱文正答不上來,那自然是空談作廢,如果真能答上來,那以後按他的辦法幹,出了問題他還能逃的了?
而且,李善長深知遊牧民族極難同化,因為一個民族想要凝聚起來,就要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
大家信仰相同,觀念類似,有共同語言,才能走到一起。
比如同時期的歐洲,是用宗教來凝聚人心,而中國使用的是儒家文化。
但草原民族在這一塊就很薄弱,雖然他們也有信奉薩滿教的,但組織上卻很鬆散。
不像歐洲宗教,幾乎深入到每一個大型村落,不但建有教堂,還有專門的神職人員宣傳教義,併為新生兒進行洗禮。
對於目前的草原文化來說,更多還是信仰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
就算當年成吉思汗一統草原,靠的也是彎刀和犒賞,至於共同的價值文化,卻始終沒有出現。
這也是為何草原民族一旦出現個梟雄人物,很快就能滾雪球般壯大,而一旦這個人去世,他辛苦建立的帝國,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成吉思汗如此,若干年後的帖木兒也是如此。
但朱文正卻不這麼看,他深信北方的那些遊民,自始自終都是漢人,雖然文化習俗缺失了,但身體裡始終流淌的是炎黃血脈,只要找到合適的辦法,就一定能喚醒他們的民族榮譽感。
朱文正眉頭緊皺,心中飛快思索著所學所見,尋找可能的解決辦法。
李善長見他一時說不出話,心中微微有些得意:
“年輕人,這個坑可不好趟!”
胡惟庸倒是眼巴巴的瞅著朱文正,希望他能隨口說點什麼,這個時候說的越多,就可能錯的越大,下場也就越慘!
劉伯溫和朱元璋眼中全都帶著期盼,希望大都督能再接再厲,一舉解決這個麻煩。
就在眾人屏住呼吸,耐心等待時,朱文正突然眉頭舒展,臉上竟不自覺浮起一抹微笑。
朱元璋急忙問道:
“可有良策?”
朱文正兩手一拱,從容自通道:
“辦法是有的!北方遊民與我們同根同種,缺的只是禮儀教化,既然如此,那就由官府出面,鄉紳組織,大肆推行漢家禮儀。
比如恢復鄉飲酒禮,建立大明衣冠,大家穿一樣的衣服,行一樣的禮節,長此以往,必將萬眾歸心!”
恢復鄉飲酒禮?
劉伯溫咂了咂嘴,似乎從裡面品出一些極富深意的味道。
鄉飲酒禮是漢家古禮,歷史悠久,往上可以追溯到先秦商周時期,與其他古禮不同的是,它最早並不是由上層權貴倡導推廣的,而是由民間百姓自發組織。
最開始,舉辦鄉飲酒禮的目的,是為了向國家推薦人才,可慢慢的,這也演變成一項優良的民間傳統。
在舉辦的過程中,通常會廣邀鄉親,相聚一團,推舉村落中最年長者擔任儀式中的“正賓”,充分體現了華夏“團結尊老”的優秀品質。
劉伯溫忍不住讚道:
“說得好!舉辦這個儀式,可以極大促進民間和睦,弘揚正氣美德,當為良策也!”
誰知,朱文正還沒講完,又補充一句道:
“不止於此,我們還可以在儀式中增加一個環節,宣讀大明律令。
讓百姓對國家政策更加了解,上通下達,減少誤解和摩擦!”
劉伯溫聽完更是兩眼發亮,這個辦法屬實好,鄉飲酒禮本就有向國家舉薦人才的意味,如果再將國家政策加以宣導,豈不是深入人心,事半功倍?
另一邊,朱元璋卻被“大明衣冠”給深深打動了。
他自登基以來,每次出訪,都深感民間服飾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