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劍閣銘,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相峙如門,故名劍門關,為鎮扼秦蜀通道之咽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張載以蜀人恃險好亂,因著此銘以作誡。益州刺史張敏見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晉武帝遣使鐫之於劍閣山,故此銘名重當時,揚聲後世。

文章採用整飭諧暢的四言韻語,四十六句分作四段,逐段換韻,筆姿縱橫,愈轉愈深。

首段極狀梁山(劍門山)的地形地勢。作者以梁山為輻射點,作全方位的觀照:先以鋪張揚厲的賦筆鋪寫梁山遠連荊山、衡山,近接岷山、嶓冢山,南通邛僰之地,北達褒斜棧道,為四通八達的戰略要地;繼而將梁山與彭門、碣石、嵩山、華山反覆對照,誇飾其高峻之狀。

二段承接上文,進而點出劍閣為鎮守蜀川的門戶。“壁立千仞”四字形象鮮明,劍閣拔地而起,陡峭如壁,千仞高聳的雄姿躍然紙上。接著宕開一筆,顧望歷史,以蜀漢閉劍閣拒魏,魏鍾會攻劍閣克蜀(按:蜀漢滅於曹魏景元四年。以魏政實歸晉公司馬昭掌握,故歸功於晉)的事例,著重總結劍閣在治世與亂世的不同作用:“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這就為下文申足三重誡言奠定了基礎。

三段化用西漢初年田肯慶賀劉邦智擒韓信的歷史典故,指出秦、齊之所以成就霸業,併吞諸侯,實得山河險固之地利,進而強調劍閣之險隘尤過秦、齊——“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從而提出本文的第一重誡言:警告中央政權的執政者,務必注意“形勝之地,匪親勿居”。此言脫胎于田肯”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而語言更加精粹警策,足見張載鍛鑄語言之工。晉武帝鑑於曹魏政權單行郡縣制而早亡,大肆分封諸子,指望屏藩天下,拱衛中央,針對當時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的現實,張載忠告執政者選擇親信親近之人鎮守巴蜀,還是有見地的。李白《蜀道難》吟道:“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即本此二句。

四段繼續借古諷今,以吳起諫魏武侯之言,說明國家之興衰存亡,歸根到底取決於修政仁德,從而提煉出比上文更為深刻精警的第二重誡言:“興實在德,險亦難恃。”最後藉助東漢初年公孫述與三國時劉禪敗亡的例項,警告梁、益地方政權的當權者,勿蹈割據自滅的覆轍,發出“憑阻作昏,鮮不敗績”的第三重誡言。

此銘意深文省,語溫詞潤,兼具概括性和典麗性。全文圍繞三重誡言佈局謀篇,行文有高屋建瓴之勢,語言有精警雋永之味。南朝劉勰曾讚道:“唯張載《劍閣》,其才清採,迅足駸駸,後發前至,勒銘岷漢,得其宜矣。”(《文心雕龍·銘箴》)明代張溥亦稱道:“劍閣一銘,文章典則,礱石蜀山,古今榮遇。”(《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題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