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洞簫賦,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微小貌。這三句是說,簫聲又如流水湍急奔走於險道。[49]哮呷呟喚:咆哮呼喚而聲大貌。躋躓:上下升降。淈(gu骨):亂。殄(tiǎn舔)沌:聲雜不分。[50]攪搜?(xiào笑)捎:水聲。[51]“優遊”三句:是說聲音和緩分散,或稽留不散,也都是可耽玩。[52]“頹唐”三句:是說聲音漸微漸無,一點點遠去,飄散不還。[53]“賴蒙”三句:是說托賴君王聖化天下,從山間採得良竹,製成洞簫,從容和樂,中於大道,雖樂而不荒淫。[54]漂撇:餘響少騰相擊之貌。這三句是說,簫聲遺響餘音仍連綿不絕,隨風飄蕩。

賞析:

洞簫是一種古老的吹奏樂器,但不同於現代的單管簫。古簫以竹管編排而成,大者二十三管,長三尺四寸,小者十六管,又名籟;一般以蠟密封底,無封底者則為洞簫。洞者,通也。洞簫音聲清肅。王褒甚愛洞簫,故作賦以詠之。

《洞簫賦》從製作洞簫的材料——江南江寧縣慈母山的竹枝寫起,描敘了竹子的生長環境,述說了這種竹子最宜於製作洞簫的原委。繼而又描繪了製作洞簫的考究工藝,形容了洞簫和美的音聲,論說了洞簫吹奏的技藝,及其樂聲陶冶人們情性心靈的巨大作用。劉勰說:“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文心雕龍·詮賦》)細緻的描敘鋪寫,充分表現出作者對洞簫這一樂器的熟悉和熱愛,使此賦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令人油然產生對洞簫的喜愛和嚮往之情。可以說,從《洞簫賦》問世以後,賦史上才開始湧現出細緻描摹、歌詠器物的作品。自此,從東漢到魏晉,詠物賦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

善於鋪排是漢賦的共同特色,講究辭藻誇飾是漢賦的共同風格,而形式僵化,堆砌辭藻,內容單薄又是漢賦的通病。《洞簫賦》獨能揚長避短。它詞藻華美又生動形象,用語準確而又鮮明,無有堆砌之弊,卻極盡精巧之致。如敘江南之竹:“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疏”;“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如寫洞簫製作的華美:“帶以象牙,掍其會合。鎪鏤離灑,絳唇錯雜”,措辭用語之妙,足以令人歎賞。至於全賦音調和美,句式整飭,雖駢偶而不呆板凝滯,則又可見作者結撰之匠心。如“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剛毅強暴反仁恩兮,嘽唌逸豫戒其失”,讀來皆朗朗上口,鏗鏘有韻。由於王褒在此賦中成功地運用了駢偶鋪排,對後世駢儷文體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於洞簫賦專詠洞簫一物,從頭到尾句句不離洞簫,敘述它的質地材料之由來,描摹它的形體容貌之華美,形容它的音響之美妙動聽,陳述它的功能作用之感人,所以儘管全賦長達千餘言,但語語落在實處,不顯空洞和浮誇,反而使人感到結構緊湊,一氣呵成。特別是幾個“故”字領頭句的運用,使全賦的意境步步深化演進,而結尾又餘韻悠揚,使人不能不感嘆其妙、其美。

王褒生活在漢賦極盛的時代。劉勰曾言:“繁積於宣(漢宣帝)時,校閱於成(成帝)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文心雕龍·詮賦》)那時,司馬相如、枚皋、東方朔、王褒、揚雄先後以賦名世,他們對漢賦的發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貢獻。王褒的《洞簫賦》則是賦史上有名的詠物賦代表作。雖然王褒以前,荀況、賈誼等人已有詠物為題的賦作,但荀況《蠶賦》、《雲賦》形式短小,語簡意隱,有賦之名而無賦之實;而賈誼《{鵩}鳥賦》借物寓意,重在闡發議論,亦非意在詠物;只有自王褒的《洞簫賦》出,賦史上才真正出現了名副其實的詠物賦篇。此賦雖然沒有什麼巨大的思想意義,也沒有什麼諷諫,但是作為一篇藝術精品,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審美價值和陶冶人們情操的美學作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