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尚書·夏書·禹貢,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區域地理學等地理學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禹貢》的自然地理學價值首先在於確定自然區域劃分的標準和原則。《禹貢》利用高山大川等天然地界實體作為各州界線,視各地地形地貌不同,分為三種情形:(1)山地丘陵地區的邊界由山脈確定,例如荊州由荊山和衡山定邊界。(2)高原與平原地區的邊界由河流確定,例如雍州由西河和黑水定邊界。(3)地形構成複雜地區由山、河、海混合確定邊界,例如青州由渤海和泰山定邊界。各區內部,從區域環境上講都具有廣泛的一致性,區際之間又都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是當今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區劃原則的濫觴。
《禹貢》的自然地理學價值還表現在它對當時全國的土壤進行了系統型別劃分和等級劃分,並且根據土壤肥力制定不同的貢賦標準。《禹貢》把當時的土壤劃分為壤、墳、埴、塗泥、青黎等名稱。這些在現代土壤學中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土壤型別,如黃壤是指淡慄鈣土,白壤是指鹽鹼土等。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作者,對當時的土壤劃分的系統完善程度和對各種型別土壤性質認識的科學程度,令人驚歎。
《禹貢》的經濟地理學價值首先體現在九州土田貢賦的制定。《禹貢》中九州的劃分,從劃分的方法、內容上看當屬自然區劃,但從劃分的目的和作用上分析,它實質上又是一種經濟劃分,因為《禹貢》本身實際上是一個貢法,依據各地的環境特徵確定貢賦的品類和等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然、經濟結合的統一地理學的朦朧思想,對現代的經濟區劃工作有重要啟示作用。
《禹貢》經濟地理學價值體現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提出“五服說”。古代在天子領地外圍,每五百里為一個服役地帶,共有五個服役地帶,稱為“五服”。“五服”按距離遠近分別稱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和荒服。“甸服”以下“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19世紀初葉,德國農業經濟學家馮·杜能提出圈層結構理論,認為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城市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與空間距離成反比。他主張區域經濟的發展應以城市為中心,以圈層狀的空間分佈為特點逐步向外發展。反觀《禹貢》中的“五服”,其實正是一種圈層結構,“五服”五百里等距和甸服以下以百里等距的結構模式,實際上是具有區位思想萌芽的、以都城為中心向外輻射的農業圈層結構設計。這是世界經濟學和地理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實,也是我們祖先對全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傑出貢獻。
《禹貢》政治地理學價值主要體現於九州的假想劃分,對中國“大一統”觀念的形成、行政區域的演化都具有巨大影響。
《禹貢》是我國最早最有價值的地理學著作,是研究我國上古時期地理環境的主要文獻。從《禹貢》對古代地理環境全面、詳細的記敘中,可以獲得很多有關歷史地理方面的資訊,對研究古今河湖的變遷、氣候的演變、人口的分佈、社會發展階段的劃分、經濟中心的轉移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禹貢》是《尚書》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是史書地理志志體的開篇,《漢書·地理志》和《水經注》等地理學專著都以《禹貢》作為研究的主要依據。漢魏以降,研究《禹貢》的學者日益增多,著述日豐,《禹貢》成為專學,並且形成漢學、宋學等不同學術派別和研究風格。歷代《禹貢》學著作中,以清朝學者胡渭的《禹貢錐指》最為完善閎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研究《禹貢》,土壤、水利、農業等方面的學者也對《禹貢》進行深入探討,古老的歷史文獻顯示出無與倫比的珍貴學術價值。
《禹貢》的寫作年代,是《尚書》學研究的熱點問題,歷來眾說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