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史記·六國年表序,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註釋:
[1]或曰句:按五行理論,木火金水土五行應東南西北中五方,並與春夏秋冬閏相配合。因東與春相配,西與秋相配,所以說“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用以解釋秦漢興起於西方。這是古人的一種觀念。[2]禹興於西羌:古史中的一種傳說。《〈史記·夏本紀〉正義》引《帝王紀》謂禹“本西夷人也”。西漢揚雄《蜀王本紀》說:“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也,生於石紐。”汶山郡,漢武帝置,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縣西北,本冉駹族地。冉駹族以氐羌為主。[3]湯起於亳(bo):亳有四地,一在關中,三在河南。河南商丘東南之南亳、西北之北亳、偃師西之西亳是河南三亳。關中亳亭在今陝西西安東南。舜封契於商。《殷本紀》三家注謂為上洛之商,即今陝西商洛。可見這裡是以關中之亳為湯興之地。
秦既得意[1],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惜哉,惜哉!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戰國之權變亦有可頗採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異變,成功大[2]。傳曰“法后王”[3],何也?以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4]。學者牽於所聞[5],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6]。悲夫!
註釋:
[1]秦既得意:指秦得遂統一之志。《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二十八年東巡,上琅邪山刻石頌功,“明得意”。[2]世異變,成功大:指秦順應事變,獲得成功。其語化自《韓非子·五蠹》,原文是:“時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3]傳曰“法后王”:傳,指《荀子·儒效篇》:“法后王,一制度。”又《非相篇》:“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后王是也。”孔孟主張憲章堯舜,而荀子主張法後代賢王是一大進步。但荀子主張的“法后王”又有所保留,只是法三代。《王制篇》說:“王者之制,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后王,道過三代謂之蕩,法貳后王謂之不雅。”司馬遷引此是強調重視近現代史,要對秦朝做正確的評價。[4]議卑而易行:議論平易淺近容易遵行。[5]學者牽於所聞:學者,主要是指那些高談法先王、循仁義的儒生博士們,侷限在自己的舊說裡跳不出來。牽,侷限。[6]耳食:用耳朵吃飯(聽食)不知味,喻不假思索便輕信傳說。
餘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1],起周元王[2],表六國時事,訖二世[3],凡二百七十年[4],著諸所聞興壞之端[5]。後有君子,以覽觀焉。
註釋:
[1]踵《春秋》之後:接續在孔子所著的《春秋》之後,即接《十二諸侯年表》之後,因該表是表現《春秋》的。踵,腳後跟,引申為跟著、接續之意。[2]周元王:名姬仁,公元前475年至前469年在位。[3]訖二世:指《六國年表》下限不止於秦統一的公元前221年,而訖於秦二世之亡的公元前207年,正是司馬遷“綜其終始”歷史觀的反映,以表現其憑恃暴力不能守國的觀點。[4]凡二百七十年:此舉成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07年,實際為二百六十九年。[5]興壞之端:成功與失敗的頭緒,即興亡經過及其原因。
點評:
《六國年表序》是一篇專論秦王朝興亡的史論。要點有二:一是討論秦統一中國的原因;二是評價短命秦王朝在歷史上的地位。讀《六國年表序》當與《秦本紀》《秦始皇本紀》以及秦國人物傳記並讀,也可以說這篇表序就是秦國傳記的一個總論。漢代學者拘於耳食之見,詆譭秦朝是“餘朝閏位”,說漢朝是“上繼周統”,這都是違反歷史事實之變的狂惑之言。司馬遷反對暴政,批判了秦王朝焚書坑儒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