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尚書·商書·太甲中,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先秦】佚名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1],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2]。作書曰:“民非後[3],罔克胥匡以生[4];後非民,罔以闢四方[5]。皇天眷佑有商[6],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7]。”
註釋:
[1]朔:陰曆的每月初一。[2]冕服:帝王的禮帽禮服。[3]非:沒有。《詞詮》:“非,無也。”後:君主。[4]胥(xu):互相。匡:救助、扶助。[5]闢:君。這裡是動詞,統治。[6]眷佑:眷顧佑助。有:名詞詞頭,無義。[7]休:喜慶。
第一段,伊尹迎回太甲,講明君民相互依存的道理,慶幸太甲幡然醒悟。
王拜手稽首,曰[1]:“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厎不類[2]。欲敗度[3],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4]。天作孽[5],猶可違[6];自作孽,不可逭[7]。既往背師保之訓[8],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
註釋:
[1]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下跪後兩手拱合齊心,俯首到手。稽(qi)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雙膝下跪,叩頭至地。[2]不類:不好。孔傳:“類,善也。”[3]敗:敗壞,破壞。度:法度。[4]速:招致。《爾雅·釋言》:“速,徵也。”“徵,召也。”戾(li):罪過。[5]孽(niè):災禍。[6]違:避免。《左傳》成公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預注:“違,闢也。”“闢”是“避”的古字。[7]逭(huàn):逃避。《禮記·緇衣》引《太甲》鄭玄注:“逭,逃也。”[8]師保:古代擔任輔導和協助帝王的官。
第二段,太甲表示改悔。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於下[1],惟明後[2]。先王子惠困窮[3],民服厥命,罔有不悅。並其有邦厥鄰[4],乃曰:‘徯我後,後來無罰。’王懋乃德[5],視乃烈祖[6],無時豫怠[7]。奉先思孝[8];接下思恭[9]。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10]。”
註釋:
[1]允:真誠。協:和洽。[2]明後:英明的君主。[3]子:像對待兒子一樣。惠:仁愛,愛護。困窮:貧窮困苦的人。[4]並:並立於。有邦:諸侯國。[5]懋(mào):勉力,努力。[6]烈祖:建立了功業的先祖。[7]豫:安樂。怠:懶惰。[8]奉先:尊奉祖先。[9]接:接近。《儀禮·聘禮》:“公揖入,立於中庭,賓立接西塾。”鄭玄說:“接,猶近也。”[10]休:美善。斁(yi):厭棄。《詩經·周南·葛覃》:“為絺為綌,服之無斁。”毛傳:“斁,厭也。”
第三段,伊尹勉勵太甲師法成湯,注重修德。
點評:
《太甲中》記述伊尹迎接太甲回到亳都以後對太甲的教導。
《太甲中》太甲認識到“民非後,罔克胥匡以生;後非民,罔以闢四方”,《禮記·表記》:“太甲曰:民非後無能胥以寧;後非民無以闢四方。”可證這句話久已有之,不是後世偽作。《尚書》中多次提及相似的觀點,《大禹謨》:“眾非元后,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鹹有一德》:“後非民罔使;民非後罔事。”都是強調君、民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太甲中》太甲還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而《孟子·公孫丑上》則說:“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逭”上古音為月部,“活”上古音為元部,月、元對轉,兩字應當是通假關係,至於孰是孰非,或者當時兩種版本同時存在,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不論是哪一種版本,大意都是說:天是人力無法抗拒的因素,但是人尚能躲避天災;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