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章 孟子·梁惠王下2.6,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先秦】孟子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1],比其反也[2],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3]?”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4],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5]。”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註釋:
[1]妻子:妻子和兒女。之:往;到……去。[2]比:及;至。反:同“返”。[3]以上四句意為,如果大王有一個臣子把妻兒託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遊玩,等他回來時,發現自己的妻兒卻在受凍捱餓,那該怎麼辦呢?[4]此句意為,士師管不好他的下屬。士師:司法官。[5]已:罷免。
原邊注:
理屈詞窮,知己亦當罷免。
點評:
本章論君之職責,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內容。孟子透過三個設問,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最後一問,迫使“王顧左右而言他”。寥寥數字,微妙傳神,生動地勾畫出宣王尷尬難堪、理屈詞窮的窘態。其背後的潛臺詞是,君主不過是受上天之託的管理者,他只具有對天下的管理權,而不具有所有權,如不稱職,同樣可以易位。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子居),與孔子並稱“孔孟”,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自幼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給他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孟母曾三次搬家,這也成為一時佳話。 [30] 學成之後,孟子開始“周遊列國”, 終孟子一生,遊說諸侯,歷齊、梁、宋、滕、魯諸國,均未能見用。 晚年孟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那裡傳道授業,與弟子們一起,將自己的思想著書立說,最終成就了《孟子》一書。 [30] 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
孟子對孔子備極尊崇,他在《公孫丑》上說:“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曾經遊歷齊、宋、滕、魏、魯等國,前後有二十多年。他遊歷列國的具體時間,已說不十分準確,只能依據《孟子》一書的記載,說明大體上的時間和情況。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在諸侯國合縱連橫,戰爭不斷時期,作為銳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識到了當時的時代特徵和趨勢,建構了自己的學說。與孔子一樣,他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並推行於天下。而當時各個思想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遊說各國諸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孟子開始周遊列國,遊說於各國君主之間,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孟子大約在45歲之前率領弟子出遊各國。孟子第一次到齊國,是在齊威王年間(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當時匡章揹著“不孝”的壞名聲,孟子卻“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到了齊國,孟子宣揚他的“仁政無敵”主張,他在齊國很不得志,連威王贈送的“兼金一百”鎰,都沒有接受,就離開齊國。
齊威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29年)左右,宋公子偃自立為君的時候,孟子到了宋國。他在宋國期間,滕文公還是世子,他去楚國經過宋國時見到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他從楚國回來又在宋國見到孟子。孟子說:“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意思是說,只要好好地學習“先王”,就可以把滕國治理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