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李白《東魯門泛舟二首(其一)》,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李白《東魯門泛舟二首(其一)》
作者:【唐】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賞析:
這是作者寓居東魯時的作品。那時,他常與魯中名士孔巢父等往還,飲酒酣歌,時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此詩便記錄了詩人當年的一段生活。
東魯是唐時的兗州(今山東曲阜),“東魯門”在府城東。詩中寫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日落沙明天倒開”,第一句寫景奇妙。常言“天開”往往與日出相關,把天開與日落寫在一起,聞所未聞。但它確乎寫出一種實感:“日落”時迴光返照的現象,使水中沙洲與天空的倒影十分亮眼,給人以“天開”之感。這景象透過水中倒影來寫,更是奇中有奇。此句在寫景中間接展示“泛舟”之事,是很好的發端。
“波搖石動水縈迴”。按常理應該波搖石不動。而“波搖石動”,同樣來自弄水的實感。人們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會產生各種錯覺。波浪的輕搖,水流的縈迴,都可能造成“石動”的感覺。至於石的倒影更是搖盪不寧。透過主觀感受來寫景物,與前句有共同的妙處。
夜裡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而顯得特別美妙。水面在月光的映照下,鋪上一層粼粼的銀光,船兒好像泛著月光而行。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懷一切,幾乎沒有目的地沿溪尋路,順流而行。“輕舟泛月尋溪轉”,這不僅是寫景記事,也刻畫了人物的精神狀態。一個“輕”字,很好地表現了那種飄飄然的感覺。
到此三句均寫景敘事,末句才歸結到抒情。這裡,詩人並未把感情和盤托出,卻信手拈來一個著名的故事,予以形容。據《世說新語·任誕》載,東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時,在一個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連夜乘舟造訪,隔了一宿才到達。王到後,卻不入見,反而掉過船頭回去了。別人問他何以如此,他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乘興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時的心情。宋蘇軾《赤壁賦》雲:“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來說明李白泛月時那物我兩忘的情態。那時,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訪友的打算,用訪戴故事未必確切;然而,他那忘乎所以的豪興,卻與雪夜訪戴的王子猷頗為神似,而那月夜與雪夜的境界也很近似。無怪乎詩人不禁糊塗起來,我是李太白,還是王子猷呢?一時自己也不甚瞭然了。一個“疑”字運用得極為傳神。此詩用典之妙,在於自如,在於信手拈來,因而用之,借其一端,發揮出無盡的詩意。
下面是湊數用的(平臺要滿1000字才發上雲)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一座座科技創新豐碑與科學家精神密切相關。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部分提出“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當前,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幸福安康。實踐也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作為年輕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火熱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