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章 羅隱《英雄之言》,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英雄之言

作者:【唐】羅隱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1]。故人亦然。

夫盜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2]。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3]。牽我寒餓者,無得而言矣;救彼塗炭者,則宜以百姓心為心。而西劉則曰:“居宜如是[4]!”楚籍則曰:“可取而代[5]!”意彼未必無退遜之心、正廉之節,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後生其謀耳[6]。

為英雄者猶若是,況常人乎?是以峻宇、逸遊,不為人所窺者,鮮矣[7]。

註釋:

[1]物:這裡指生物、動物。盜:指加害於身的外敵。[2]不常其性:不能始終保持這種品性。常性,即上文“退遜之心、正廉之節”。[3]塗炭:汙泥和炭火,喻困苦境地,猶言水深火熱。《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4]西劉:秦亡,楚漢相爭,漢在西,故稱劉邦為“西劉”。居宜如是:概括《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豔羨秦帝豪華生活所說的“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話。[5]楚籍:項羽,名籍,後自立為西楚霸王,故稱楚籍。《史記·項羽本紀》載:秦始皇出遊會稽時,項羽和他的季父項梁看到秦始皇時說:“彼可取而代也。”[6]靡曼:奢侈、華美,指宮殿服飾。驕崇:驕貴尊崇,指地位作風。[7]逸遊:舒適遊樂的物質條件。窺:窺伺,猶言暗算。

賞析:

本文選自羅隱的《讒書》。《讒書》是羅隱抒寫雜感的小品文集,編成於唐懿宗鹹通八年(867)正月。其自序雲:“有可以讒者則讒之,亦多言之一派也。而今而後,有誚予以讒自矜者,則對曰:‘不能學揚子云寂寞以誑人。’”魯迅曾說:“羅隱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

這篇《英雄之言》,推衍《莊子·胠篋》“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論點,進一步指出以救民為號召的英雄們,其真正目的,只不過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慾而已。

文中所謂“英雄”,實則是指那些竊取高位、奪得重權者。他們口中之“言”,多為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傾危的冠冕堂皇的高調宏論;而他們心中所思,卻是追求高樓大廈的住處和錦衣玉食的生活。“英雄”們以其言掩其心,以其言惑於眾,以其言逞其欲。作者褫其華袞,裸其本質,使人認識滔滔英雄者,皆如是也。

作者寫“英雄”言與心的不一、表與裡的相違,先從物的“韜晦”寫起。動物韜光晦跡(收斂光芒,隱藏蹤跡),是本能。這種本能是出於防範外敵,儲存自身。揭示了這一普遍規律後,以“故人亦然”一語即切入本題。人的韜晦,也是“防乎盜”。而“盜亦人”,盜只是人性的異化,“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不能始終保持謙退、正直、廉潔的本性,那就成了“盜”。盜玉帛的,說是被飢寒驅迫;盜國家的,卻說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受飢寒之迫,不必苛責;說救民於水火,按理應以百姓之心為心。可是那些以救世主自居的英雄內心究竟如何呢?當年劉邦到咸陽見到秦帝豪華生活和壯麗宮殿,不勝羨慕地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和他的季父項梁在會稽見到秦始皇時說:“彼可取而代也。”作者認為他們都是見到帝王靡曼、驕崇的生活,泯沒了“退遜之心、正廉之節”,已喪失了“以百姓心為心”的良知。他們高喊“救彼塗炭”,實為欺世誑眾。

文章結束部分,由“英雄”推及“常人”,點出人多向往“峻宇”“逸遊”,只是人們往往以“英雄之言”掩蓋其不雅、不潔、不仁的內心罷了。

一般地說,羅隱的小品文放膽抨擊唐末藩鎮、官宦、朋黨間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