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張融《別詩》 2、溫子昇《春日臨池》,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張融《別詩》

作者:【南北朝】張融

白雲山上盡,清風松下歇。

欲識離人悲,孤臺見明月。

賞析:

別離之際,最易引發人的感情波瀾。詩人們為此寫下無數“銷魂”之作。張融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詩,看似平平淡淡,然而細細品味,其中又有一番濃情深意。

四句詩,有三句寫景。“白雲”“清風”“松”“明月”,都用來形容六朝隱士們隱居之所的清雋、超絕。如孔稚珪《北山移文》寫假隱士奔走官場後,“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青松落蔭,白雲誰侶?”這三句不僅客觀描繪了自然景物,而且寫出了別者與送別者的隱士身份以及隱士風度。

這三句若僅作如此理解,則失之為膚淺之論。王夫之雲:“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姜齋詩話》)三句寫景,而沒有一句不是抒寫“離人悲”之情。送別故人,不知始於何時,直到傍晚時分,山上白雲消盡,山中晚風初定,雙方仍依依不捨。故人別去,已是明月高懸。詩人在景物描寫中,暗含了時間的延續。三句詩還為我們描繪了山中隱士送別的清絕空間。頭兩句“上”“下”二字,把空中的白雲與地上的蒼松連在一起,又以“清風”把二者完整地融為一體。明月高掛,鋪銀灑玉,山中景物異常明澈、空闊、靜謐。這種景物一經第三句點化,送別的惆悵之情便躍然紙上。三句詩,從時空兩方面抒寫“離人悲”,前者寫離別之難,後者寫別後之悲,可謂情景“妙合無垠”。

寫景抒情、以景寫情可以說是我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規律。從這首送別小詩中,我們可以窺到六朝時與自然合一的人生理想及清俊超脫的人格追求。《南史·謝弘微傳》:“不妄交接,門無雜賓,有時獨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白雲、清風、蒼松、明月在六朝,已不單純是自然景物,也是當時時代思潮的形象體現。因此,我們說這首詩除繪景抒情外,也在寫人。作者曾說:“融,天地之逸民也。進不辨貴,退不知賤,兀然造化,忽如草木。”(《南史·張融傳》)所以明代張溥稱讚他說:“白雲清風,孤臺明月,想見其人。”(《張長史集題辭》)

這首小詩集繪景、抒情、寫人於一身,寧靜的景象中深藏感情的起伏,平淡的詞語中可見清絕的人格。

2、溫子昇《春日臨池》

作者:【南北朝】溫子昇

光風動春樹,丹霞起暮陰。

嵯峨映連璧,飄搖下散金。

徒自臨濠渚,空復撫鳴琴。

莫知流水曲,誰辯游魚心。

賞析:

在北朝為數不多的文人中,溫子昇是較為傑出的一位,他留下的詩歌很少,《春日臨池》詩是其代表作。

詩的前四句為寫景。“光風動春樹,丹霞起暮陰。”點明節令與時間,正是春天傍晚時分,習習和風,春樹搖曳;轉而在暮靄中升起一片紅霞。這是舉目遠眺,大處落筆。“嵯峨映連璧,飄搖下散金。”此句暗示“臨池”。滿天雲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猶如山峰的倒影崢嶸多姿。“嵯峨”形容雲霞高峻。“連璧”表示波平似鏡。不久,雲霞逐漸四散開去,由深色變淺變淡,池中的倒影也不斷變化,在粼粼波光中,萬千光點閃爍不定,好似片片碎金。詩人在時光的推移中,描摹丹霞的升起與消散,以臨池所見丹霞映照的獨特景觀,將天上地下變幻不定的景象融為一體,寫得極為壯觀。

詩的後四句是抒情,詩人連用兩個典故表達好友不遇、知音難覓的感情。莊子與惠施曾遊於濠梁之上,見鰷魚從容出遊,莊子稱之為“魚之樂”。惠施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