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蘭亭集》序,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蘭亭集》序

作者:【東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1]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3]。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註釋:

[1]修禊:古代民俗,於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至水濱遊浴採蘭,以驅不祥,叫做修禊。曹魏之後固定在三月三日,又常以羽觴盛酒置溪水中,觴觸岸停止時,坐於近處之人即應取觴飲酒,名曰曲水流觴之飲。[2]死生亦大矣:《莊子·德充符》引孔子語。[3]一死生,齊彭殤:莊子認為人生前死後都存於所謂的“大塊”之中,生與死實質一樣。又認為殤子與壽達八百歲的彭祖相比,二者等同無別。分見《莊子》之《大宗師》及《齊物論》篇。

賞析:

王羲之精於書法,又富於文才,劉宋人評其文章“高爽有風氣,不類常流”(《世說新語·賞譽》注引《文章志》)。這篇《〈蘭亭集〉序》,是其傳世作品之最佳者。

蘭亭,為東晉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水經注·漸江水》)。東晉建立後,南渡之中原士族在山水清麗之會稽廣置園田別墅。風景幽絕的蘭亭,遂成為王羲之、謝安等名流宴集流連之地。穆帝永和九年(353),五十一歲的王羲之時任會稽內史(相當於郡太守)。三月三日,他邀集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餘人聚於蘭亭,作曲水流觴之飲。當時要求與會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後,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並作序一篇,記述其事並抒寫內心感觸。此序即《〈蘭亭集〉序》。

全文分兩大部分。前半部分敘蘭亭宴集情景,乃是實寫。這部分以一“樂”字為基調。起筆先敘宴集之時令、地方及事由,筆調從容沉穩。接寫與會人士。“群賢”二字非浮泛之奉承,是表明諸人與己意氣相投,否則雖有良辰美景亦不足為樂。下面再敘蘭亭地理環境及景物,主體是山水。其山如何?“崇”與“峻”只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賦予山嶺盎然生氣。其水如何?“清”與“激”亦為本色形容,而“映帶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飛動。清波之上,一隻只盛滿旨酒的羽觴飄來;人們胸中,一陣陣暢敘懷抱的話語流出。此時,作者與眾人均為自然之美所陶醉,以致感到人為的管絃之聲亦屬多餘。再下描述當日天氣。“是日也”三句具承上啟下之功用。就承上而言,山水姿容如此清麗,人們心情如此欣快,均與晴和之天氣相關。就啟下而言,由“天”、“氣”而及於下文之“宇宙”,顯得緊密而自然。最後寫宴集之感受。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是極視覺之娛;竹木蕭蕭,流水潺潺,是盡聽覺之樂。但這愉悅之情,僅以“信可樂也”四字表出,仍然保持筆勢之從容沉穩,可謂“樂而不淫”。

這一部分層次清晰,外在的特色則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