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後出師表,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遷延不決的戰事造成“民窮兵疲”,攻與守“勞費正等”。種種跡象表明,戰爭宜於速決,不宜持久,這更是決策北伐的重要根據。從一般道理說到具體戰役,再到當前國情,六件事實不是漫然徵引,而是構成逐層深入的系列,顯示出謹嚴的邏輯性。前人評議這段文字“頓挫抑揚,反覆辨論,似是平列,而文義實由淺入深,一氣貫注”(清餘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是有見地的。
立論、駁論皆已完成,至結論部分似可順流而進,一錘定音了。可是,文章到這裡卻起了新的波瀾。作者用“夫難平者,事也”一句感喟,引出深一層的反思。想當年,曹操削平群雄,以為天下大定,不料赤壁一戰敗於吳蜀聯軍,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又看蜀漢建國後,事業蒸蒸日上,更誰知荊州失守、伐吳敗績,幾乎一蹶不振。由此作者得出的結論是:凡事成敗利鈍,難以預計,自己唯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這似乎是一個“低調”的結束語,和我們期望中的豪言壯詞不那麼一致,但聯絡作者一生在逆境中堅持奮鬥,苦苦支撐大局的立身行事來看,則又是他實實在在的誓言,是他竭誠盡智報效國事的忠貞不貳的表白,所以能流傳千古,使後人景仰不已。
總之,《後出師表》剴切務實,有為而發,立論遠大,文風曉暢,與《前出師表》如出一轍。但由於論說的題旨不一,它也形成了自身的特點。比如行文上不像前表那樣娓娓陳說,舒捲自如,而顯得辯難迭起,議論風發。這不僅使它在篇章結構上更為嚴密,更加條理分明,也使它在語言表達上更有氣勢,更見慷慨沉雄。尤其是駁論部分的六個“臣之未解”,但作反詰,不下按斷,在整飭的佈局中寓有疏宕激越之氣,逐層地引向高峰,這種表現形式是《前出師表》所未曾見的。所以,如果我們將前表看作“理”和“情”的完美結合,那麼,本文則更多地顯現為“理”和“氣”的統一,即在說理充分的前提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