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寺中一老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頁,日月重光,竹下寺中一老翁,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鹽若不穩定,財政就絕無可能穩定。朱厚煒沉吟道:「首先,內府鹽局那些冗濫的,尤其是在各州府縣作威作福的太監,該裁撤的裁撤,該徹查的徹查,查出的贓款贓物全都充入國庫;其次,罷減供用庫新增課額,以紓民困,朕看,便減到十五萬斤吧;再次,由於張氏、劉瑾、江彬等權貴盤剝鹽引,正鹽漸少,朕看邸報,僅兩準就積欠了五百萬引,導致不得不額外產或購餘鹽,補貼正鹽,若是能追回濫發的、奪走的鹽引,再立章建制、嚴控鹽引、嚴肅鹽政,假以時日定會有所改善;最後,戶口食鹽法積弊已久,就算不能貿然廢止,也須約束上下官吏,若再有官吏多冒口數趁機牟利,或是不給鹽卻依舊徵銀的,嚴懲不貸。」
他一口氣說完,喝了口茶,看了看楊廷和深思神色,又想起後世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和雍正的攤丁入畝,遲疑道:「此外,由這個戶口食鹽法衍生出去,朕想起從前在衡州所見,如今稅賦繁多,多按丁口賦稅。不僅讓窮者愈窮,乃至無立錐之地,更讓各級官吏趁機編排名目、苛捐雜稅。從前有個先賢託夢給朕,提出……」
想著當時明清後期將各種和田地無關的雜稅也計入田稅,激起的尖銳社會矛盾,朱厚煒決定在攢夠威望和吏治澄清之前,腳步先緩緩,便道:「可否將那些按丁口賦的稅歸攏歸攏,按畝折算繳納?須知少地無地的農民人數多,地多銀多的鄉紳人少,若以地算,即可與民休息,也可大大開拓朝廷稅源。」
楊廷和一愣,下意識地便想說好,隨即卻又頓住,最終苦笑道:「此法確是良策,可不瞞陛下,自臣以下,大明朝的官誰家裡不是良田千頃?就算是內閣和六部堂官顧全大局,可下面真正做事的百官呢?嚴刑峻法興許短時間奏效,可誰能保證這些執法的胥吏、廠衛不會陽奉陰違?」
朱厚煒也不是個固執的人,略一思索也明白自己如今初初登基,威望不高,難以服眾,嘆道:「是朕操之過急了。」
「陛下關於鹽政鹽法的意思,臣已明白了,除去戶口食鹽法外,其餘臣會按聖意擬個條陳,票擬後呈上。」
朱厚煒起身相送,「辛苦閣老。」
楊廷和告退時,無意中留心到不知何時,養心殿上掛了一塊牌匾,上書「至公無我」。
第五章
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若忙到了極致,日月窗間過馬,也不會覺得歲月久長。
不知不覺到了九月,離崔驥徵的婚期已經很近了,朱厚煒才堪堪想起,沉吟片刻,叫來了巴圖魯和丘聚。
先前他就已經想好,不能讓這些宦官整日陷入蠅營狗苟之中,而是效仿三寶太監做一些實事,比如他讓巴圖魯進修了基礎的地理、水文、西語,趁著這一次先讓他去屯門,日後若還要下西洋,便由他來帶隊;至於丘聚,他的忠誠已經毋庸置疑,在揣摩人心、察言觀色上頗有天才,最適合留在身邊輔佐自己。
一夫一妻多妾制、宦官制,其實都是朱厚煒極想要廢除的糟粕,自己這一代可以做到禁止,可待百年之後,會不會捲土重來,誰也說不清楚。
「都坐吧,」朱厚煒看著相伴多年的二人,眼中湧上陣陣暖意,「也沒外人,不必這麼拘著。」
二人落座後,朱厚煒緩緩道:「巴圖魯再過半個月便要啟程,朕回頭挑個時間把原先蔚王府的諸位都請來吃酒,為你踐行。」
巴圖魯謝恩,朱厚煒又道:「還有些事,待你出發前,朕再和你交待,眼前還有一件事,你們都知道,驥徵……」
丘聚和巴圖魯同時垂下頭,充耳不聞,朱厚煒笑笑,「驥徵不是初四成親麼?聽聞他在帽兒衚衕置了一處小院子,長公主和駙馬仍在氣頭上,也不會派人幫襯著,錦衣衛那起子人都是粗人,何況以驥徵的性情也不會全然信任。我是不便去了,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