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楊六郎大破遼軍,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恨不得讓歷史上所有的名將全部重生一遍才好。比如三國時的關羽、張飛,比如隋唐時的程咬金、尉遲敬德等等。
楊六郎鎮守三關,率領著名震天下的二十四員戰將共同抗遼。說得比唱得好,把這二十四員大將編排得神乎其神。
這頭一個應該說的就是“花刀太歲”嶽勝,此人可是個超級模仿秀。但見他面如重棗,唇若塗朱,臥蠶眉,丹鳳眼,一副美髯飄灑胸前,身穿綠袍金鎧,掌中一口青龍偃月刀,乍一看好似關二爺重生,如假包換。
嶽勝和孟良、焦贊、楊興一同在八角山,落草為寇,被楊六郎收服,五人結拜為兄弟,一同守邊抗遼。說句不好意思的話,在真實的楊家將名單裡,並沒有嶽勝這個人,他只是空氣般的存在。
焦贊是真有這個人,他是宋仁宗(1010-1063)時宰相富弼的部下,堅州砂河(今山西繁峙縣砂河鎮)人,抗遼勇將,久鎮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名望頗高。他的墓在今天河北雄縣,應該說,他是在楊六郎死後才出生的,跟楊家將扯不上啥關係。
孟良這個人,在說書的嘴中簡直是隋唐時的程咬金重生,也是隻會幾板斧,“劈腦門兒,扎眼仁兒,剔排骨,砍肉槌兒”。此人是員難得的福將,粗中有細,善於深入敵後,身上總揹著一個秘密武器,裝滿硫磺球的“火葫蘆”。
從孟良崮,孟良營,孟良梯這些地名可以推測,孟良早年應該是位綠林好漢。《宋史》載:孟良曾授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騎都尉。是個警衛營長,五品官。
根據“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說法,孟良應該也是富弼的部下,抗遼名將,他的墓在河北永清。可見,孟良這個人跟抗遼有關係,跟楊家將沒啥關係。
至於二十四將中黃龍、黃虎、郎千、郎萬等人,單從名字上就知道是說書人編造的,有點常識的人,誰給孩子起這種名字。
真正跟楊家將有關係的,只有老將楊嗣。鹹平二年(999)這一年,六郎楊延昭四十一歲,楊嗣比六郎楊延昭要年長二十多歲,是一位勇冠三軍的抗遼老將。
◆楊家兄弟
楊嗣,瀛州(今河北河間市)人,與出自麟州的老令公楊業並無親緣關係。
楊嗣的哥哥名叫楊信,楊信有名並不是因為他的戰功,也不是因為他官做得大,而是他超乎常人的隱忍。
後周時,楊信就在趙匡胤手下效力,是趙匡胤的嫡系。大宋建國,楊信歷任權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鐵騎、控鶴都指揮使等職,深得太祖寵信。
楊信與殿前都虞侯張瓊同為太祖趙匡胤手下愛將,張瓊當年還救過趙匡胤的命。乾德元年(965),張瓊被石漢卿等人誣陷,趙匡胤不辨真偽,下令將其處死。
乾德三年(965),楊信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成為禁軍的高階將領,地位僅次於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論關係、功勞,楊信遠不及張瓊。如今坐在張瓊當年的位子上,高處不勝寒,楊信不想讓張瓊的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
乾德四年(966),楊信害了一場病,得了“失語症”,從此再不能說話了。太祖聞訊,親自前來探視,並“賜錢二百萬”,以示安慰。
雖然失語不能言,楊信並沒有因此丟掉官職,反而得到了升遷。一年後,楊信被授予靜江軍節度使,又過了一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成為大宋禁軍殿前司的最高統帥。楊信位高權重,太祖趙匡胤給他的評價是“真忠臣也。”
楊信雖然口不能言,也能透過在紙上寫字指揮將士,他還透過一個名叫田玉的孩子,作為自己的翻譯,“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
開寶九年,太祖駕崩,太宗繼位,依然任用楊信掌管禁軍,領殿前都指揮使。兩年後,楊信病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