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兵貴神速,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掠焚燒必令禁止。”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與爭秋豪。告誡他們,到了南唐,別有事沒事總往老百姓家裡跑,更不能隨便動人家的“秋毫”。

這一點,當年的工農紅軍做得最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努力減輕百姓的負擔,尊重群眾不驕傲,公買公賣不霸道。

李谷帶兵從正陽渡過淮河,直逼壽州(今安徽壽縣)。

南唐中主李璟派大將劉彥貞、張全約領兵三萬,前來救援。

浮橋是後周軍隊過河的關鍵,李谷害怕浮橋被毀,腹背受敵,於是率軍退回正陽。劉彥貞其實也不敢輕易出手,看到李谷如此軟弱,於是就開始強攻正陽城。

這一定不是柴榮想要的結果。

果然,得知訊息的柴榮大發雷霆,他將自己兩張王牌,趙匡胤和李重進的人馬調往前線。

趙匡胤和李重進兩隊人馬剛到正陽城外,迎頭就遇上了劉彥貞。

《孫子兵法》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打仗就是不要走尋常路。

平頭哥又要出場了。

趙匡胤屬於那種人狠話不多的型別(這一點,大家都可以理解,像乾隆爺這樣的話癆皇帝,歷史上找不出幾個),整頓禁軍之後,他手下的兩千人全都是一些洗過冷水澡、鑽過爛泥潭,翻過鐵絲網,拉彎霸王弓的硬漢,技能強、能吃苦、能打仗,關鍵是還特別聽話,有組織、有紀律,鐵骨錚錚,鐵血柔情。

見唐軍迎面而來,不等對方穩住陣腳,趙匡胤直接帶兵掩殺過去。

南唐主帥劉彥貞還沒列隊擺好造型,比出剪刀手、小心心,沒想到對方會突然來這一手,大罵後周軍不講“武德”。唐兵大亂,劉彥貞兵敗逃走。

趙匡胤隨後就追,李重進也跟著掩殺過去。

後周軍奮勇追擊,混戰之中,劉彥貞被亂軍擊殺。

三軍沒了主帥,唐軍這場仗肯定沒得打了。

這一戰,斬首萬餘級,伏屍三十里,收軍資器械三十餘萬,周軍大獲全勝。

南唐損兵折將,殘餘人馬逃回了壽州。

◆ 御駕親征

周世宗柴榮做事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事必躬親”。

他的信念就一條:因為我要贏,所以你們都得輸。

大過年的,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趙匡胤在前方大勝的戰報傳到開封,柴榮開心之餘,心就開始癢癢了,他想到第一線,跟大傢伙一起扛旗捉妖,一起搬磚。

顯德三年(956)年正月二十二,柴榮率主力從正陽橋渡過淮河。

大部隊來了,壽州城被後周軍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風雨不透,水洩不通。

三月初一,柴榮騎馬巡視水寨,到達淝橋,親自從地上撿了一塊石頭,拿著到水寨中供炮使用(當炮彈),隨從過橋的官員見狀,也紛紛撿石頭,每人也都攜帶一塊,當炮彈。

有時候,榜樣的力量是最不容忽視的。

壽州城周邊的南唐援軍駐地,已經被清潔工趙匡胤清除打掃得乾乾淨淨。

有探子來報,駐紮在淮水下游的塗山還藏有唐軍萬把人,隨時有可能對後周軍發動攻勢,柴榮對此很是擔心,忙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趙匡胤道:“萬歲勿憂,臣願領兵前去渦口迎擊敵軍。”

柴榮大喜,他就等趙匡胤這句話呢,“御弟若能前往,朕就放心了。”

渦口是渦河流入淮河的入口處,荊塗兩山夾淮對峙,渦淮二水繞城奔流,這裡自古就是軍事和商貿重鎮。梅堯臣有詩專門讚頌《渦口》:

秋水見灘底,淺沙交浪痕。

白魚跳處急,宿雁下時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