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9章 上有政策,宦海龍騰,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6年、1957年,在人民公社之前,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剛開始,有一部分地方開始搞包產到戶。三年困難時期,安徽搞了“責任田”,其實也是包產到戶。大概是1964年、1965年,有些地方又搞過,都沒搞成。這實際上體現出,人民對大鍋飯這種分配方式,已經有很長時間不滿意了。
而到了包乾到戶,儘管土地集體所有權沒有改變,但農民的經營完全讀力。農民把包乾到戶概括為:交夠國家的、留住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實際上,沒有包乾到戶,人民公社是取消不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有歷史貢獻——在別人開始搞包產到戶的時候,他們一步搞了包乾到戶。後來理論界、學術界在討論包產到戶是什麼姓質、姓社姓資、允許不允許的時候,農民已經開始進行包乾到戶了。
很多人確實沒有太顧及這個(包產到戶與包乾到戶)區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包產到戶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原有體制下經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而包乾到戶,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對整個農村經濟體制乃至農村的財產製度進行改革。
《新華曰報》:它是一種更深刻的改革?
蕭宸:更深刻的改革。實際上它為市場經濟的發育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新華曰報》:鄉鎮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異軍突起,這與包乾到戶是否也有著深刻的關係?
蕭宸:當然是有關係的。1984年華共中央下發一個檔案,關於加快社隊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指導意見。社隊企業,有公社辦的、有大隊辦的、生產隊辦的。社,就是人民公社,隊就是生產大隊或者生產小隊。1984年初還叫社隊企業,後來為什麼叫成鄉鎮企業了呢?就是有很多企業不是社隊辦的,社隊後來也沒有了,其中有很多是農民自己辦或者聯戶辦的。農戶和聯戶怎麼辦得起來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實行包乾到戶,消費之後還有剩餘,變成積累,可以往土地裡投資,也可以往其他方面投資。有一部分就變成了鄉鎮企業。
所以,鄉鎮企業大規模發展,應該說與包乾到戶之後,農戶成為經營主體可以自己進行資本積累有直接關係。沒有農戶財產積累,鄉鎮企業不會有這麼大的規模、這麼快的發展。華夏改革過程最開始產生的“個體戶“,實際上也是從包乾到戶來的。
《新華曰報》:怎麼歷史地看鄉鎮企業的成功,以及後來趨向式微?
蕭宸: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企業為什麼要分散到農村去?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二元經濟結構。農民沒法自主變成城裡人,投資進了城,人不能去,怎麼能投在那裡呢?如果在自己的家鄉,有的企業就用他的住宅開始辦起來,比如買兩臺織毛衣的機器,買兩臺織襪子的機器。地租很便宜,不需要付多少成本,廠房就建起來了。城市裡成本就非常高。因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農民不能隨著資本流動,所以就選擇在家門口辦企業。當然,這與農民最初積累少、投資能力不大也有關係。
現在整體上並不能說鄉鎮企業都趨於式微。東南沿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很多鄉鎮慢慢變成了城市。再加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工業園區等建設,原來鄉鎮企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又進入園區了。吳城梁溪這一帶,一直到東方,基本上都連成一片了。這一帶的鄉鎮企業技術發展得很好。還有珠三角圍繞穗仙的一帶。
《新華曰報》:但是大家已經不把它們叫鄉鎮企業了?
蕭宸:按最初法律規定,鄉鎮企業必須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投資的,而且是在農村的企業。還有一條就是它要承擔當地以工補農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符合這種規定的鄉鎮企業不多了。但是從整體上講,鄉鎮企業交完稅,政斧運用稅收再變成財政去支援農業。如果說辦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