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5章 這話過了吧?,宦海龍騰,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費結構,走出一條具有華夏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
這種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首先應有別於早期工業化,也就是舊工業化道路。早期的工業化道路是靠物質資本積累,以及機器代替手工勞動來實現經濟增長的,現代經濟增長則主要靠人力資本積累和效率提高實現。我認為所謂‘新型工業化’,具有兩重意義:第一重意義是相對於舊型的而言的;第二重意義是資訊時代的新型,就是[***]所講的‘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
蕭正笑了一笑,所有所指地說:“最近中央電視臺做了一期節目叫‘華夏經驗’,訪問十幾個省的省長、書記,每位的發言都是大同小異,他們的核心思想就是發展工業,因為只有這樣才有稅收,才能顯示地方政斧的政績。你剛才對此做了一些個人分析,我忽然想到一點,假如我們的稅收可以徵收物業稅的話,那麼地方政斧就可以不發展工業,也有穩定的稅源。物業稅是以房價為稅基的,房價越高,收的稅就越多。那麼地方政斧就都去提高房價,從而就更有動力去改善一些與房價密切相關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那時候地方政斧豈不是會比誰的社會治安好、誰的空氣好、誰的水好。比如說近來川都和臨安打擂臺,都在說自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因此它們就會在改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上展開競爭,從而使地方的環境得到改善。照你個這個觀點,如果政斧的工作是放在這些方面而不是去決定如何拉動生產、決定生產什麼,那麼政斧職能的定位也就對了?”
蕭宸立刻否認:“那不同啊,都去收物業稅了,雖然炒房的人肯定要少很多,房價也可能漸趨合理,居住條件也會相應改善……可是失業率怎麼辦呢?總得社會生產力夠不夠呢?我們不能因為要住得安心舒心,就不吃飯了吧?”
蕭正笑著擺擺手:“2004年我國9.1%的gdp增長裡面工業佔了64%。對工業高速增長作用最大的六個行業分別是電子、冶金、交通運輸裝置製造、電力、化工和電氣機械行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增長18.6%,大大超過了輕工業14.6%的增長速度,表明華夏進入了新的重化工業主導的發展階段。由於重工業增長超過輕工業,重工業與輕工業的比重從98年為60:40,2000年為62.5:37.5進一步上升至2003年為64:36。
華夏的工業增長是不是到頭了,是不是可以跳過重化工業的發展?工業化有幾個指標,第一是農業,農業在整個產業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我們現在是14.8%;第二是農業就業的人口,要求降到20%以下,我們現在是50%;第三是城市人口比重應該佔總人口的60%以上,我們現在是40%多一點。另外從全球製造業的分佈來看,美國2003年是億美元,曰本是9111億美元、德國是4430億美元,華夏是3825億美元,可以看出華夏的比重仍然是比較小的。我們曾測算,華夏要趕上曰本大概需要20年,趕上美國大概需要40年,中間必須要有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重化工業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
再從比較優勢看。wto體系下華夏最大的比較優勢在什麼地方?華夏的土地沒有優勢,像澳大利亞那樣做世界農場是不可能的,資本密集型也不可能,科技上其實也沒有優勢,華夏最大的優勢仍然是做製造業。華夏在wto之後最明顯的前景就是做‘世界工廠’了。
所以,我們看到重化工業不僅成為地方政斧的選擇,也成為民營企業的選擇。比如說2003年鋼鐵投資增長幅度高達130%,汽車投資增幅也超過了70%,其中都以民營企業的投資為主——就像天辰汽車,這你不能否認吧?當然這裡面有要素價格扭曲和環境代價沒有完全計入的影響,但即使排除要素扭曲,加入環境成本,考慮重化工業在當前的極高的資本回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