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一字之爭
聲花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章 一字之爭,重生廢太子,開局貶為藩王,聲花落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麼好字,沾上的基本皆是昏君。
“臣乞斬大理寺少卿!”下方一名臣子站出,義正嚴辭道,“如此惡諡,怎能用在大行皇帝身上!”
劉子然本就是個軟骨頭,加上又曾被張叔仁提拔,底子就不乾淨,一聽到要斬他,頓時嚇得跪倒在地,口中不斷求饒。
趙桓沒有理會劉子然,而是悠悠地說道,“可本王覺得這二字再貼切不過了!”
“殿下!大行皇帝即位勵精圖治,都是我們這些臣子看在眼裡的,雖被奸臣矇蔽,但也不該上如此惡諡!”
“咳咳,”韓正言見上方的趙桓要發作,忙站出來道,“殿下,逆天虐民曰煬,大行皇帝即位以來未曾殺戮過群臣百姓,這個字過了。亂而不損曰靈,但大行皇帝在位時,張叔仁雖有異心,但卻並未付之行動,也談不上靈字。”
嚴格來說,趙元宏在最後禪位給了趙桐,自己進位太上皇,而張叔仁是篡了趙桐的皇位,因此算不到趙元宏頭上。
“哦,那不知韓吏部認為哪兩個字合適?”趙桓問向韓正言。
“大行皇帝即位之前,曾帶兵征伐四方,可曰為武。入主大內後,每日侍奉問安於太后,風雨無阻,可曰為孝!”
韓正言的意思很明確,他想為趙元宏上美諡,而非趙桓的惡諡,起碼死後也能留下一個美名。
但趙桓顯然並不同意,他冷笑道,“若是按韓吏部所言,這征伐四方的功勞應當算在先帝手裡才是,而非大行皇帝身上!”
的確,趙元宏曾經一度帶兵北征南討,就是邕州的歸化縣便是他南征時設立的。但那時趙元宏僅僅是一皇子,就算他再能打,這份功績也該算在先帝,也就是趙桓爺爺頭上。就像韓正言的意思,張叔仁篡的是趙桐的皇位,而非趙元宏的皇位。
韓正言顯然早已預料到此事,臉不紅心不跳道,“殿下,聖人有言,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為親者諱疾!”說完這些,韓正言退了回去,舉著笏板一言不發。
“呼,”趙桓長舒了口氣,這算是春秋筆法了,“既然如此,諡號共有兩字,韓吏部諡為孝,後一個字交給本王可好?”
“自當按殿下心意!”韓正言低聲道。
“這最後一字......”趙桓想了想,“依舊諡為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