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九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六章 再議國號,我在元末種糧食,清九玄,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一大清早,徐達便拿著自己的奏疏來到王府,上呈給張陽泉。
張陽泉從親衛手中接過一看,頓時愣住了。
“大中?”
徐達拱手道:“是的,古有逐鹿中原的說法,以‘大中’為國號,指的正是大中原之意,想來更易收中原百姓之心!”
張陽泉沉默半晌,點頭道:“也好,這件事我再考慮一下吧。”
徐達拱手告退。
現在是一月,春寒料峭,清晨的空氣中充滿草木清香。
張陽泉站在窗邊,抬頭望著走廊方向,暗暗有些奇怪。
他下旨讓眾官員上呈國號的旨意已經下去幾天了,連徐達這種剛剛返回江都府的人都呈上意見,劉伯溫卻遲遲沒有上疏。
不僅劉伯溫,宋濂、李善長也沒有提意見。
反倒是朱元璋特別積極,幾天前就上了奏疏,和徐達的意見一樣,提議用“大中”為國號。
其實“大中”也很合他的意思,單取一個“中”字也行,只是他原以為朱元璋會提議用大明為國號。
轉念一想,如果朱元璋是國君的話,應該也會向臣下詢問意見,不會自己獨斷專行,那麼“大明”這個國號肯定是出自別人。
張陽泉心中頗有些猶豫。
相比“楚”、“宋”,他對“大中”這個新國號更滿意一些,然而他也很想知道朱元璋為何會取“大明”為國號。
是因為朱元璋也是“小明王”手下?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而且劉伯溫遲遲不上奏,這也讓他頗為困惑,念及此處,他也懶得多想,向楊三槍吩咐一聲,乘坐馬車朝御史臺而去。
半個時辰後,馬車來到御史臺,張陽泉跨過大門後,御史中丞楊憲帶著一群御史在庭院迎接。
張陽泉問起劉伯溫所在,楊憲趕忙道:“啟稟大王,劉平章去國子監找宋史令去了。
張陽泉見劉伯溫和宋濂在一起,那更好不過,當即改道去國子監。
宋濂的太史局就在國子監內。
張陽泉來到國子監時,不願驚動國子監官員,便從側門進入,穿過兩條走廊,很快來到太史局衙署。
進入太史局後,他沿著走廊一路來到大堂,卻發現劉伯溫和宋濂都沒有出來迎接,不由微感詫異。
他朝門口一名文吏詢問後,方得知二人在書庫中。
張陽泉只當兩人正在忙著什麼重要事務,也就沒有讓文吏去請兩人過來,信步來到書庫,剛到門口,就聽到裡面傳來宋濂清朗的聲音。
“如此就多謝劉兄了,得了這批珍本典籍,又能補全不少前人遺作了!”
“宋兄不必在意,這件事真正應該感謝的是何真,只可惜此人雖有義舉,卻不明大勢,可惜,可惜!”劉伯溫的聲音跟著響起。
聽到“何真”二字,張陽泉心中一動,邁步走進書庫中,輕輕咳了一聲。
劉伯溫和宋濂瞧見他進來,都吃了一驚,飛快過來見禮。
宋濂告罪道:“臣等忙於公務,不知大王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張陽泉目光在書庫中掃了一眼。
上次他過來時,書庫中很多地方還是空的,這次過來,卻發現已堆得滿滿當當,庫中還多加了幾個木櫃,對宋濂的工作非常滿意。
“無妨,我剛才聽到你們提到何真,是怎麼回事?”他走到一個木架前,隨口問道。
宋濂趕忙道:“回稟大王,是這樣,臣在蒐集孤本之時,發現有很多珍貴的遺本流落在嶺南。那何真就是嶺南人,而且嗜書如命,在嶺南又頗有人脈,蒐集到不少遺本。”
“恰好臣與他相識,我軍收復廣州路後,臣向他寫了好幾封信,他才終於答應將這些書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