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成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經香閣,怪力亂神集,畫虎成貓,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朝的乾隆時期,兩淮鹽運使(掌管運輸的官員)朱子穎(即朱孝純,字子穎,號思堂,又號海愚,人稱“戟髯”,東海—今山東郯城人。清代官員、詩人、書畫家。)講了一個故事。

那時候,朱子穎還在擔任山東的泰安知府。

話說有一天,有一個讀書人來到泰山遊玩,走到山中深處的時候,忽然聽到山林的石壁中傳出了有人說話的聲音:“這是什麼地方經書的香味?難道是有轉世的人來了嗎?”

讀書人正驚疑間,就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那石壁從中間裂開。

那石縫中出現了一座宮闕樓閣,全部都是紫貝美玉裝飾,聳立在山頂。

不一會兒,有一位年老的儒者,頭戴頂冠,腰繫束帶,從那樓閣中走下來迎接他。

讀書人大吃一驚,忙問那老儒:“這裡是什麼地方?”

老儒回答說:“這是經香閣。”

讀書人又問:“這經香閣是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還是有什麼悠久的歷史?”

老儒微笑著答道:“這說來話就長了,請坐下聽我慢慢講來。”

讀書人一邊找了一塊石頭坐下來,一邊說道:“願聞其詳!”

那老儒也坐了下來,侃侃而談:“從前孔子孔聖人,刪定經書,傳教萬年。各種經書的要義、包含在精微言辭之中的深刻哲理,一代一代的傳授下來。

漢代的各位大儒,距離上古不遠,因此他們的闡釋註解,大體上還能夠遵循先聖的本意;而且當時風俗淳樸,尚未流於涼薄,也沒有培植黨羽、爭名奪利的習氣,只是各自傳承老師的學說,實實在在地追溯學問淵源。

流傳到唐代的時候,這些上古流傳下來的斯文風氣,也沒有什麼改變。

到了北宋時期,摘取了其中的精華,刻為註文疏解一共是十三部,全都得到先聖的嘉許。

後來,大儒們擔心新的學說日漸興盛,儒家經典學說會逐漸失傳,所以建造這座‘經香閣’來貯藏它們。

這閣樓的中間,陳列的是初刻本,都裝在五色玉做成的盒子裡,這是為了對先聖的遺教表示尊崇。

再附上歷代官家刻印的本子,裝在白玉做成的盒子裡,這是為了彰顯各朝各代帝王們倡導聖教的功德。這些書都放在閣樓的南面。

而這左右兩邊擺放的則是各傢俬人刻印的書本。他們的每一部書印出來,必定選出其中印刷精美的,以年代的先後為順序,收藏在這個閣樓裡。這些版本都裝在青玉做成的盒子裡,用以獎勵那些鑽研古籍辛勤的人。這些書都放在東西兩面。

這閣樓裡所有的經書,都用珊瑚做標籤,用黃金做了鎖和鑰匙。

那東西兩邊廂房裡,都是用沉香、檀木做的小桌子,用錦繡做的墊子。

各位大儒的神靈每年都要來視察一次。他們來了以後,就一起依次坐在這個閣樓裡研討一番。

那後面的三排房子裡,則是唐代以前,諸位大儒闡述經書義理之類的書,逐套編列,分別收入一個庫房。

除此以外,即使是著作與身高齊平,聲望榮譽超出當代之上的人物,他們的著作也只是聽任他自己收藏,哪怕是流落於民間,甚至散失於深山之中,也不得進入這座閣樓一步。這是先聖的意旨。

每到子時和午時,這些經書裡的一字一句,都會發出濃濃的香味,所以這座樓閣就題名叫‘經香閣’。

這些經書,之所以會發出香氣,那是因為一元旋轉,二氣交融。陰氣起於正午時,而陽氣生於夜半的子時,聖人的心與天地相通。

歷代各位大儒闡發聖人的義理,精微深奧也與天地相通,所以也能與天地互相感應。

但是,經書的這種香氣,必須是能傳承這門學問的人才能聞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戒指太逆天

孜然就是擼串

你好,鬱太太

山水夜色

為了讓反派愛上我[快穿]

容濁

原神:我只是個打工人,勿擾

圓華

(洪荒+歷史同人)深夜食堂

長生千葉

團寵錦鯉郡主:養個狼崽做夫君

亂撞的小熊